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新的基因的唯一途径

B.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C.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

D.光学显微镜不能观测到细胞中的基因突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示意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此细胸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此时有染色体8条,有姐妹染色单体0条,细胞核中有DNA分子8个
(2)该细胞上一时期有姐妹染色单体8条;此细胞继续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中染色体为4条
(3)此期继续发展,将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禾本科植物(2n=14)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该相对性状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该相对性状应满足2个条件:条件1是所选相对性状显隐性易于区分、条件2是所选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人工去雄.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控制黄色).   
①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7个正常的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8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50%,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②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7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8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3:7,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③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黄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茶褐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药(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脱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二倍体植物细胞的2号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三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的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a、b链的分开而分离

C.基因M和基因R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AU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②③④⑤

B.图甲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C.生长激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D.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从上述的论述中,不能得出的是

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如图1中甲场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物质a可能是ATP或者NADPH,物质c转变为(CH2O)需经历固定、还原两个过程.
(2)图示反应中,当突然停止光照,以下物质含量可能会突然减少的是A、B、D
A.物质a                B.物质b             C.三碳化合物
D.五碳化合物           E.ADP+Pi           F.(CH2O)
(3)如图2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水草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将该装置置于不同光强下得到如右表1实验数据,其中每格对应气体变化量是10μmol.装置中水草的呼吸速率是20μmolO2.h-1,分析表中数据,在光强50μmol.m-2.s-1,装置中水草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是C.
A.20μmol       B.60μmol        C.80μmol       D.120μmol
表1
光强
(μmol.m-2.s-1
右侧刻度变化
(格/h)
02
506
10012
15018
20018
(4)从表1中数据分析,该装置中的水草达到光合作用饱和时,对应的光强是D.
A.100μmol.m-2.s-1                 B.150μmol.m-2.s-1
C.200μmol.m-2.s-1                 D.无法精确确定
(5)为了实验数据更为精确,在实验实施中应如何设置对照组来校正物理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将装置中的水草改为同质量的消毒过的死亡水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于各对应光强下,记录数据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