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请在图中横线上写出组成两种重要有机物AN、P和EN的元素组成.
(2)在④反应过程中,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frac{e-rm}{r-18}$.
(3)染色体是基因(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用甲基绿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分析 1、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
2、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D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4、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5、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分析可知图中A是DNA,D是mRNA,E是蛋白质,B是肽链,a是脱氧核苷酸,b是氨基酸,①是由脱氧核苷酸形成DNA的过程,②是转录的过程,③是翻译的过程,④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解答 解:(1)题图中的有机物A 是DNA、E是蛋白质,其中组成DNA的元素是C、H、O、N、P,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因此题图两横线上所填的元素分别是N、P和N.
(2))④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E分别是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m条肽链,设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肽键数为X,则氨基酸的数目=X+m,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可得关系式(X+m)r-18X=e,解得:X=$\frac{e-rm}{r-18}$.
(3)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染色体是基因(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较强,用甲基绿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故答案为:
(1)N、P  N 
(2)$\frac{e-rm}{r-18}$
(3)甲基绿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种类组成,明确蛋白质结构和DNA结构多样性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研究表明,机体维持体温恒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体温保持稳定的原因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平衡.从器官的角度看,产热的主要部位是骨骼肌和肝脏等,从细胞代谢的角度看,热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3)研究表明,老年人皮肤血管硬化,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由此推测在寒冷条件下,老年人体温降低的原因有血管收缩下降,散热量较大;葡萄糖分解产热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B.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乙图为另一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请回答:

(1)甲图中A-X包含3 次有丝分裂,C~D与P~Q的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相同、不同).乙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与甲图中的HI(用图中字母表示)过程相对应.
(2)甲图中B~C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H~I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20条,M-N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
(3)已知乙图中基因A位于1上,基因b位于2上,则该细胞正常情况下产生Ab子细胞的几率是100%.乙图中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细胞之间依靠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下列具体事例与之不符的是(  )
A.由于细胞膜的存在,致病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都不能进入细胞
B.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
C.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
D.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能排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用14 C和18O同位素标记的原因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含有C和O元素,T2噬菌体不能侵染结核杆菌的原因是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通过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否则细胞外32P的含量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在病毒复制和遗传过程中DNA起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甜菜块根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使块根为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溶液变红.这是因为(  )
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D.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0.96×103kJ/m2•y

B.由生产者,I、Ⅱ、Ⅲ、Ⅳ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C.I为第一营养级,Ⅱ为第二营养级,两者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6%

D.在生物圈中,除了全部的微生物,一些腐生动物也属于类群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