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图: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A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控制前体物质合成白色物质,基因B通过控制酶B的合成来控制白色物质合成紫色物质.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A_B_),其他情况下均表现为白色.
解答 解:(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2对基因控制,且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然界中紫花最多有4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
(2)由分析可知,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其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故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占$\frac{3}{7}$.
(3)由于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Aabb、aaBb,同时题干指出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说明亲本不论正交或反交的结果相同.
(4)紫花(A_B_)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前体物质是红色(形成红花),即aaB_和aabb表现为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frac{3}{4}×\frac{3}{4}$):红花($\frac{1}{4}×\frac{3}{4}$$+\frac{1}{4}×\frac{1}{4}$):白花($\frac{1}{4}×\frac{3}{4}$)=9:4:3.
(1)两 4 AABB
(2)AaBb $\frac{3}{7}$
(3)Aabb、aaBb 相同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紫花:红花:白花=9:4:3
点评 题结合基因控制性状的关系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逐对分析法解题.本题的切入点是“9:7”,属于“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出F1的基因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掌握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的分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东北三三校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高三模拟理综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黑龙江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基本上囊括了三江平原上所有的物种,包括大量濒危物种和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但是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给该保护区带来了严重破坏。下表是该湿地吕两种小型野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的调查数据(单位:株)。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乙种群都是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对生态系统完成 、
和 功能有重要作用。
(2) 乙种群从无到有,在这五年之内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的原因是 (至少答出两点),按照该数学模型,预计第六年种群数量将达到 株。
(3)从上表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五年间甲、乙两种群之间存在着 关系,并且该群落发生了 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1}{20}$ | B. | $\frac{10}{19}$ | C. | $\frac{9}{10}$ | D. | $\frac{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项 | B. | 1项 | C. | 2项 | D. | 3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光照强度[μmol光子/(m2•s)] | 0 | 10 | 25 | 50 | 100 | 250 | 500 | 600 | |
放氧速率[μmol O2/(m2•s)] | 叶片A | / | -10 | -5 | -1 | 5 | 15 | 30 | 30 |
叶片B | / | -0.5 | 1.5 | 3 | 6 | 12 | 12 | 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点后开始进行的是生物防治,E点后开始进行的是农药防治 | |
B. | F-I段种群数量己无明显波动,说明已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 |
C. | 在害虫对农作物危害不大前提下,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这样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
D. | 从经济阈值考虑,图中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A、D、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 B. | ![]() | C. | ![]() | D.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