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4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福建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中DNA与RNA的分布: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去浮色→染色→制片→观察
C.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D.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制备色素提取液→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福建省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中( )
A.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增强
B.都有染色单体
C.DNA含量都相等
D.蛋白质合成较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福建晋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1分)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筛选出所需的耐旱基因;若利用PCR技术耐旱基因,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 、 、4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 ,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常用Ca2+处理农杆菌,其目的是 。并通过 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福建晋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选用桑椹胚或囊胚或原肠胚进行胚胎移植
B.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C.体外受精是指将收集到的精子和卵子在试管等中进行受精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福建晋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符合胚胎移植生理学基础的是( )
A.供受体的发情时间要一致,才能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
B.供体胚胎移入受体子宫的位置,应与在供体内的位置相同
C.受体子宫与外来胚胎发生排斥反应,是胚胎移植过程需要重点克服的难题
D.胚胎移植产下的个体在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上与受体母亲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福建晋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体细胞全能性 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③根、芽 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 素 ⑤生长素和乙烯 ⑥愈伤组织 ⑦再分化 ⑧脱分化 ⑨植物体
A.①、②⑧⑥⑦③⑨、④ B.①、②⑦⑥⑧③⑨、⑤
C.①、⑥②⑨⑧③⑦、⑤ D.①、②⑨⑧⑥⑦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甘肃省白银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