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如图1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判断的理由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此时两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是由于纺锤丝的作用
(2)该细胞此时有染色体8条;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4条;
(3)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
(4)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图2中A、B、C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图2D方框中画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图1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图.

分析 分析图1:图1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2:A细胞处于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分裂后期.

解答 解:(1)图1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时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
(2)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将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每个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3)此时期继续发展将进入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
(4)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如图所示: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由于低等植物细胞也含有中心体,因此,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图1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图(末期).
故答案为:
(1)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纺锤丝
(2)8    4
(3)细胞板   细胞壁
(4)
(5)B

点评 本题结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冀州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制备细胞膜时,首先要制备红细胞稀释液,关于制备红细胞稀释液的做法正确的是

A.取人血液加适量清水

B.取人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C.取鸡血液加适量清水

D.取鸡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图1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图2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成分,①、②、③代表过程).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少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2)图1中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B、D(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
行循环.
(3)若图1中线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线虫的同化量可表示为N+R.
(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frac{3}{4}$调整到$\frac{1}{4}$,福寿螺增加1kg体重,设福寿螺和田螺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理论分析,微藻比原来多消耗12.5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5)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也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
由此推测,鳖处于二、三、四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6)若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下降,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正)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细胞膜上的载体B.自由扩散C.细胞膜的流动性D.细胞膜的选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蛋白,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能够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肉毒杆菌中除核糖体外不含其他细胞结构
B.神经毒素蛋白能够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C.神经毒素蛋白会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D.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适宜环境温度为28~30℃.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2)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3)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盐水,其中清水与盐的比例应为4:1,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4)若要获得优良乳酸菌菌种,应选用培养基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时还需提供无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科学家从某人的食糜中发现有如图所示结构的化合物,那么:

(1)这种化合物叫五肽,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生物界中一共有20种.若它在小肠中被彻底水解,则不可能产生的是下列哪种物质?D.

(2)通过实验得知该化合物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溶液颜色呈紫色,这是由于化合物中含有-CO-NH- (写结构)的缘故.
(3)现有99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了一条环状的多肽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1782,此环状的多肽链含氨基的数量最少是0个,含肽键99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缺陷病患者失去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B.切除胸腺的个体,其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减弱
C.记忆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其产生抗体更迅速
D.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释放的病原体吞噬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在柬埔寨等国家已发现抗青蒿素的疟原虫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用于医疗体现了黄花蒿的间接价值
B.调查某地黄花蒿种群密度可使用样方法
C.抗青蒿素疟原虫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在食物链“人→蚊子→疟原虫”中能量和物质往复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