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发现了细胞 | |
B. | 沃森和克里克各自独立完成了DNA双螺旋的发现 | |
C. |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类比推理,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
D. | 赫尔希和察斯通过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NA分子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A、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完成了DNA双螺旋的发现,B错误;
C、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赫尔希和察斯通过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NA分子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识记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实验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个体基因型 | 配子基因型 | 染色体异常移动发生时期 |
A | Dd | D、D、dd、无D或d | 减数第一次分裂 |
B | AaBb | AaB、AaB、b、b | 减数第二次分裂 |
C | XaY | XaY、XaY、无性染色体 | 减数第一次分裂 |
D | AaXBXb | AAXBXb、XBXb、a、a | 减数第二次分裂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安徽二模)依据细胞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自我复制的方式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的蛋白质合成的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 |
B. | 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疮,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C. | 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強 | |
D. |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 |
B. | 桦尺矍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 |
C. | 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 |
D. | 克隆多莉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 |
B. | 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
C.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对珍稀濒危物种合理开发利用,不能盲目地猎杀或采伐 | |
D. |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 |
B. | 在生物膜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减小 | |
C. | 高尔基体、中心体均与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
D. | 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