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B

【解析】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及线粒体,二者均有DNA的分布,A项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CO2和酒精,其跨膜运输方式都为自由扩散,B项错误。培养早期,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相对充足,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项正确。在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培养液中环境容纳量不同,D项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8酶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固定化酶的反应柱示意图,其中①为反应柱,②为固定化酶,③为分布着小孔的筛板,

请据图回答:

(1)关于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反应柱

B.反应物和酶均不能通过反应柱

C.反应物能通过,酶不能通过

D.反应物不能通过,酶能通过

(2)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 ,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 。

(3)③的作用是 。

(4)制作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所用的方法有 (至少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他

鱼种a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b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2生物的进化(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是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B.普通小麦的花粉培养产生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C.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不能正常结实

D.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可用来培育新的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2生物的进化(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和 。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下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1生物的变异(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 Ⅰ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 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Ⅱ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 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Ⅱ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 bp、99 bp和43 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D.Ⅱ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 bp片段的概率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