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加试题】下列文题有关大肠杆菌的培养实验,请回答:

(1)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时,根据“细菌喜荤,霉菌喜素”的规律,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维持一定的滲透压,常需加入一定量的NaCl.
(2)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的实验中,在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液经稀释后,在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并将培养皿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可以获得如图效果. 为了检测接种、培养过程是否受杂菌污染以及无菌操作是否规范,应同时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
(3)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初步的鉴定.
(4)关于“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的操作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工具精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5)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其过程如图2.由甲和载体乙拼接形成的丙通常称为重组质粒,构建得到丙时必需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此过程中,用来处理丁以增加细胞壁通透性的化学试剂是B
A.氯化钠    B.氯化钙     C.次氯酸钠     D.纤维素酶.

分析 1、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消毒的方法有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煮沸消毒法;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2、微生物的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3、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4、分析图2:甲是外源DNA分子,乙是质粒,丙是重组质粒,丁是受体细胞.

解答 解:(1)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时,根据“细菌喜荤,霉菌喜素”的规律,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维持一定的滲透压,常需加入一定量的NaCl.
(2)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的实验中,在 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液经稀释后,在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并将培养皿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可以获得如图效果.为了检测接种、培养过程是否受杂菌污染以及无菌操作是否规范,应同时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
(3)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初步的鉴定.
(4)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A错误;
B、倒平板过程中不能打开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
C、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快速挑取菌落,C错误;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故选:D.
(5)由甲和载体乙拼接形成的丙通常称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先用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其次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用感受态转化法,即用氯化钙来处理微生物细胞,以增加细胞壁通透性,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
故答案为:
(1)酵母提取物NaCl      
(2)LB液体培养基    稀释   土不分离   倒置    无菌操作是否规范
(3)菌落     
(4)D
(5)重组质粒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

点评 本题图解,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基因工程,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功能;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甲是某饲养鲫鱼的池塘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是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提高鲫鱼等产量,养殖户定期投放适量饲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该鱼塘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从人工鱼塘的生产方式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水草、绿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放饵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鱼苗中含有的能量.
(2)根据图甲分析,鲫鱼粪便中的有机物属于水草、绿藻、螺蛳、轮虫的同化量.
(3)在乙图t1时捕获鲫鱼调查该池塘内鲫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5条鲫鱼,全部标志后释放,一天后用相同方法捕获的100条鲫鱼中,无标志的有85条.根据两次捕获结果及图乙曲线,在图丙中绘出t0-t3时间段该池塘鲫鱼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要求在纵轴上标明t1、t3时的数量值.
(4)一次投放饲料不当造成鱼塘水质的污染,但一段时间后,水质又逐渐好转,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省许昌市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上海)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省许昌市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武昌区模拟)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每种有机物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组成单位.则图中1~3可分别表示( )

A.多肽、RNA、淀粉 B.DNA、RNA、纤维素

C.DNA、蛋白质、糖原 D.核酸、多肽、糖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省许昌市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长葛市校级月考)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

A.DNA、DNA、RNA、DNA B.DNA、RNA、RNA、DNA

C.DNA、RNA、DNA、DNA D.全部都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图1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时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2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

(1)图1中的a点表示细胞呼吸强度;P点时,植物A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来自细胞呼吸过程;M点时,植物A叶肉细胞中消耗氧和产生氧的部位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膜(写出具体细胞器的具体部位),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是叶绿体结构、叶绿体色素和酶的数量(或色素和酶)(写出2种).
(2)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和呼吸作用产生.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植物A 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减少/增加).
(3)在光照充足情况下,当CO2浓度增髙时,图1中B植物N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是升高(降低/不变/升高).B植物在相同温度下,如将该植物叶片览于YkLux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植物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0.63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以下调查方法或结论不太合理的是(  )
A.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B.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D.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同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C.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较大
D.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省许昌市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银川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

B.DNA为裸露的分子

C.蓝藻有细胞壁,但其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

D.蓝藻是自养生物,因为其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