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X、Y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 |
B. |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体内不可能发生过程⑦ | |
C. | ①~⑦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③④⑤ | |
D. | 过程②⑤的发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x是三碳化合物,Y是丙酮酸;①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表示光反应阶段,④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⑥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⑦表示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
解答 解:A、①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④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所以X、Y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丙酮酸,A正确;
B、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其体内不可能发生过程⑦,B正确;
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都可以产生ATP,即③、④、⑤,C正确;
D、过程②⑤的发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识记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明确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 B. |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 ||
C. |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D. | 抗体与抗原结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⑤⑦是异化作用的过程,⑥⑧是同化作用的过程 | |
B. | 疏松土壤可促进④过程,抑制②过程 | |
C. | 完成①过程的生物均为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 | |
D. | ③过程是脱氨基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皮肤血管多数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 | |
B. | 汗液分泌减少,甚至不分泌 | |
C. | 骨骼肌出现“战栗” | |
D. |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和乙两种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 |
B. | 氧及K+离子等以甲方式进入细胞 | |
C. | 物质以丙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可释放能量 | |
D. | 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以丙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视觉性言语区(V区) | B. | 书写性言语区(W区) | C. | 运动性言语区(S区) | D. | 听觉性言语区(H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油脂 | |
B. |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使用70%的乙醇来提取色素 | |
C.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
D. | 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代表F1的信封中可放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下图中,图 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 是图1 的局部放大图,1-5 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 3 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 是图3 的局部放大图,6-9 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____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 2 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 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_____________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图 3 中胰岛 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 4 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 小时,8 处的_______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 10 处,该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4 )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 文明病” 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