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蓝紫色;然后咀嚼另一块同样的干面包,并用本尼迪特溶液(可使麦芽糖变成红黄色)检验,结果咀嚼后的面包变成红黄色。于是他得出了结论:面包被咀嚼后,其中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作这样的结论不科学在于

A.未检验咀嚼后的面包中是否仍含有淀粉   

B.未检验唾液中是否含淀粉

C.未检验咀嚼前干面包中是否含麦芽糖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的长短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该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实验,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应设一组检测咀嚼前干面包中是否含麦芽糖。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怀化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①处的激素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用“+”和“-”表示)。
(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刺激图中的___________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__________次和__________次。
③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盘锦市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_______,①处的激素名称为______,作用为______(用“+”或“-”表示)。

(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___,刺激图中的__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_______。

②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________次和________次。

③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蓝紫色;然后咀嚼另一块同样的干面包,并用本尼迪特溶液(可使麦芽糖变成红黄色)检验,结果咀嚼后的面包变成红黄色。于是他得出了结论:面包被咀嚼后,其中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作这样的结论不科学在于


  1. A.
    未检验咀嚼后的面包中是否仍含有淀粉
  2. B.
    未检验唾液中是否含淀粉
  3. C.
    未检验咀嚼前干面包中是否含麦芽糖
  4. D.
    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的长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陕西省会考题 题型:探究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温室大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其最大优点是在人为干预下,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减少农作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提高产量。该方法被称为“设施农业”。某农业基地在同一个温室大棚内栽培有甲、乙两种农作物,在管理方法一致的条件下,甲农作物的产量明显高于乙农作物;但在大田中甲、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相似,无明显差异。对此现象有人认为是同样的环境因素对不同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不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室大棚的生产中,影响农作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温室大棚内甲、乙两种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光合产量不同的观点,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探究方案,具体如下:
探究目的:不同农作物对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第一步:将生长状态相似的甲、乙两种农作物的幼苗分为A、B两组。
第二步:将A、B两组的农作物置于_________________,在光照、温度、水均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三步:观察和记录A、B两组农作物幼苗的生长状态。
现象及结论:
现象1:若______________。
结论1:甲、乙两种农作物对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利用率相同。
现象2:若A、B两组幼苗的生长状态有明显差异。
结论2:______________。
(3)上述的实验探究方案经课题组同学讨论后,发现存在有不足之处,请你找出并纠正,使结论更科学、准确。
纠正方法:另取等量生长状态相似的甲、乙两种农作物的幼苗分为C、D两组,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实际产量(总产量)等于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