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原则是:不管物像多么好找,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
2、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3、分析题图:甲图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核糖体、②是细胞膜、③是中心体、④是内质网、⑤是溶酶体、⑥线粒体、⑦高尔基体、⑧核仁、⑨核膜;
4、乙图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细胞壁、②液泡、③细胞核、④高尔基体、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⑦内质网、⑧核糖体.
解答 解:(1)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图一细胞中参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并具膜结构的三种细胞器是④内质网、⑥线粒体和⑦高尔基体.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的场所是核糖体,H2O中的3H来自于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2)乙细胞与甲细胞相比,特有的两种生物膜结构是液泡和叶绿体.
(3)在乙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结构有③细胞核、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⑧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如果乙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是液泡和叶绿体.
(4))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要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至物象清晰,一定不要用粗准焦螺旋,防止压碎玻片.
故答案为:
(1)④⑥⑦①氨基和羧基
(2)②⑥
(3)③⑤⑥⑧②⑥
(4)①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转换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 B. |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 ||
C. |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 D. | 自然选择和遗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per基因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 |
B. | 核糖体在图中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 |
C. | 过程③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 |
D. | 一条mRNA链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少不同的肽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大连高三下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真核细胞中复制、转录和翻译共同点的是
A.都需要有模板
B.都需要有酶的参与
C.主要在细胞核内进
D.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郑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我国74%的耕地土壤中缺磷,而施入土壤的磷肥只有5%—25%的利用率,大部分磷都成了不能吸收的难溶性磷酸盐。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以便将其添加到有机肥中,改善植物磷元素供应。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右图),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1取某地区土样5g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lmL接种到基础培养基A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2h。
步骤2 在基础培养基A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3〜4d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解磷菌株(如右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磷以_______________形式被植物细胞吸收,吸收后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_ (填出
3种含磷的有机物)。
(2)实验中所用的固体培养基往往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人凝固剂_______________制备的,培养基上出现的单一菌落可以看做一个____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为了筛选出所需菌株,培养基中唯一的磷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步骤1中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步骤2中接种环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__。为了保持所得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临时保藏时,要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________ 格养基上,长成菌落后放人4℃的冰箱中;长期保存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高三下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化脓性细菌感染可导致总性细菌性脑膜炎,该菌胞内寄生,其细胞膜上的InlC蛋白可使 人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该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 惊厥、嗜睡、昏迷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体内所有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都能够持异性识别该细菌
B.患者的体温长期维持在40℃ ,表明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InIC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加工和分泌需要内质网和髙尔基体
D.若长期使用抗生素应对该菌感染,则会使该菌抗药基因的频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花粉引起的体内毛细血管的扩张(过敏反应) | |
B. | 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 |
C. | 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体内SARS病毒 | |
D. | 青霉素杀灭肺炎双球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