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
B. | 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
C. | 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
D. | 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的卵细胞和含有X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也可能是由含有XX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据此答题.
解答 解:A、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的卵细胞和含有X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则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未分开,A正确;
B、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X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则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未分开,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会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YY的个体,但不会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C错误;
D、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X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则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同,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能根据题干中染色体组成推测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 |
B. |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不断伸长所致 | |
C. | 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 |
D. | 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福建校级期末)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条件的是( )
A.隔离 B.突变和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 D.共同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福建校级期末)结合如图对中心法则所包含的各个过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在细胞核中进行
B.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C.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
D.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济南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对此正确的判断是( )
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ce段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就组成生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而言,其核心的组成元素是( )
A.N B.H C.O 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