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I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但细胞Ⅲ不能
B.在①、⑤、⑨所在的阶段中,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其中Ⅰ表示B细胞;Ⅱ表示记忆细胞;Ⅲ表示浆细胞,其分泌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①②③表示感应阶段;⑤⑥表示反应阶段;⑧表示效应阶段;④⑦表示二次免疫应答.

解答 解:A、细胞Ⅰ是B细胞,细胞Ⅱ是记忆细胞,两者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Ⅲ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正确;
B、①过程有吞噬细胞参与,⑨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但⑤表示反应阶段,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B错误;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C错误;
D、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特定抗原引起并由浆细胞产生,应为抗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免疫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注: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1)图中⑤所指元素为N、P,A表示的是DNA,a的种类有4种.
(2)D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
(3)E具有多样性,从b分析是由于组成B的b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frac{e-mr}{r-18}$.
(4)从图示内容并结合课本知识,可知:A与E的关系是A控制E的合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分布在细胞核里,用甲基绿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

(1)当植物细胞处于图中乙点的状态,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2)当植物细胞处于图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3)当植物细胞处于图中甲点的状态,叶绿体不能(能/不能)产生ATP,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的物质是丙酮酸([H]、ATP).
(4)如果在图中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为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关联,释放的能量部分储存在ATP中
C.有氧呼吸过程中,O2中的氧原子可以转移到CO2
D.人体严重缺铁可能会导致乳酸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应是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①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厘米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2)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bq.如果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情况下看到视野中布满了64个细胞,那么把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为4个.
(3)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制作的切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导致此现象的是A
A、组织切片可能厚薄不均;          B、反光镜可能使用了凹面镜;
C、光圈可能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可能没有完全对准标本;
(4)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微准焦螺旋及调节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应该考虑的合理操作步骤是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近十年来,某河流水质因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河流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疯长及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蓝藻属于生产者.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河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如表是对河流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11.3%.
 ABCDE
Pg15.9870.70.9141.0211.5
Pn2.8369.40.361.920.1
R13.1501.30.679.1191.4
(4)沿岸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还排放了一些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到河中,这些物质可沿
着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膜上受体(或糖蛋白)接受后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进而破坏人体稳态.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问题.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横线上填文字,[]内填编号)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A、B、C]分泌量的增加和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胞呼吸)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增高,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恢复原来水平;如果注射的激素B超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下降.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乙模式调节,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脂肪细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丙模式调节分泌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间期是分裂期的准备阶段,这是因为分裂间期(  )
A.细胞体积迅速增大B.染色质进行一次复制
C.细胞代谢活动旺盛D.占全周期持续时间的90%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基本保持不变
B.A、B可分别表示细胞和原生质层的长度
C.$\fra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若该细胞处于0.4g/mL蔗糖溶液中,$\frac{B}{A}$值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