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
①胰岛B细胞受损 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 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分析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3)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解答 解: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不是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①错误;
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没有足够多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②正确;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靶细胞不能感受到胰岛素,导致机体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③正确;
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④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血糖调节及其相关的激素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图1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图2中红色液滴向右移.酵母菌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使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时,一般是界定中(大、中、小)方格范围中的酵母菌数量.具体观察时,数目太多很难清点,需要对培养液作适当稀释.
(3)研究中发现,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在一段时间内呈“S”型曲线增长.若继续培养,发现酵母菌数量会逐渐减少,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有营养物质消耗、代谢废物积累、pH发生改变.
(4)在果酒的工业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后再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先供氧,以促进酵母菌的繁殖,使酵母菌的数目快速增加,然后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细胞经变形后,高尔基体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
B.不同种动物的精子形态相似,但大小不同,体型越大的动物精子越大
C.卵母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
D.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出生前完成的,这是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中发育性青光眼(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图是某家系发育型青光眼的系谱图.

(1)发育型青光眼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根据如图系谱推断,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检查发现,发育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小梁细胞中M蛋白异常.为研究其病因,研究者用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与M蛋白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导入Hela细胞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和细胞中荧光的分布情况,实验分组及检测结果如表:
(G:绿色荧光蛋白基因;R:红色荧光蛋白基因;M+:正常人M蛋白基因;M-:青光眼患者M蛋白基因;两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整体)
1组2组3组4组5组6组
导入Hela细胞的质粒(局部)

荧光检测细胞内有红色荧光有绿色荧光有红色荧光有绿色荧光有红色荧光有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
培养液无荧光无荧光有红色荧光有绿色荧光无荧光无荧光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是b和d.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Taq酶  d.限制酶  e.逆转录酶
(3)根据如表推测,发育型青光眼的病因是M蛋白不能(“能”或“不能”)正常分泌到细胞外,最终导致小梁细胞功能异常.
(4)如表中第4组、5组、6组组实验可以为“发育型青光眼是显性遗传病”这一结论提供重要证据.
(5)为进一步研究M蛋白出现异常的原因,研究者提取了M-基因进行测序,然后与M+基因进行比对,其结果如下:

分析可知,患发育型青光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由C∥G变成了T∥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研究者取野生型小鼠(Ⅰ++)的胚胎干细胞,转入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定向突变Ⅰ+基因(结果如图1),再将突变的胚胎干细胞移回野生型小鼠胚胎,培育出带突变基因(Ⅰ-)的杂合子小鼠.

(1)将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干细胞后,需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以筛选得到突变的胚胎干细胞
(2)用此杂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杂交实验,并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如图2.
①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外显子2和neor基因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I基因的功能是与生长发育(性状)有关.
②分析系谱图不能(能/不能)判断Ⅰ+、Ⅰ-基因的显、隐性.
③只有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父本/母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由此推测来自母本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④提取小鼠体细胞的总RNA,加入Actin基因(编码细胞骨架蛋白)和neor基因的RNA探针,之后加入RNA酶水解单链RNA.若探针能与细胞样品的RNA结合成双链RNA则不被酶水解而保留,电泳分析时呈现明显条带(在记录实验结果时,有明显条带用“+”表示,无明显条带用“一”表示).请将支持③推测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ⅰ、ⅱ、ⅲ处.
野生型小鼠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杂合子小鼠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杂合子小鼠
Actin基因的RNA探针+++
neor基因的RNA探针ⅰ-ⅱ+ⅲ-
(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发育迟缓型=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14252.51.5103.36.016.0
14741.251.0114.07.51.0
101402.510.3525-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生产针对该传染疾病的疫苗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如图:

(1)为了便于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选用的运载体须含有标记基因.
(2)若要获得大量的A基因,可采用PCR技术扩增,该技术的关键酶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3)过程⑦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之前,需要经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和专一抗体检测.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生产的A蛋白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选用图中生产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与患者提取物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所示是某一性别为雄性的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4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A.
(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在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A和B.
(4)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精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依如图,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酶B.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C.切断b处的酶为解旋酶D.切断b处的为限制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