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的内容不能表示下列的哪一项
A.叶绿素含量
B.叶片中Mg2+含量
C.单位时间光合作用生产量(条件适宜)
D.叶片中Ca含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043
(2008海口模拟)根据所学内容和实验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Ⅰ.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溶液对小球藻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应放入________。
(2)试管B内应放入________。
(3)将此装置的红色液滴调整至正中处,然后放在光下连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________。如果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能提高小球藻的光合速率。
Ⅱ.利用红外线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小室(容积为1L)中的浓度变化。在甲、乙两个密闭、透明玻璃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
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
浓度变化(假设实验期间温度等条件适宜且不变),结果记录于下表:(
浓度mg/L)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密闭小室中的浓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记录的结果看,实验的前5分钟,A、B两种植物叶片有机物的积累量之比为________,0~25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当记录时间在35~45min期间,浓度维持在相同的水平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植物叶片结构示意图。根据上表数据推测A植物相当于下图中的图________(填“a”或“b”)。其进行光合作用时,在________细胞中形成淀粉。
(4)如果将大小相同、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一起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一段时间后,它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A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B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高三第八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本大题有两小题,共26分)
Ⅰ.(14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据图回答:
(1)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物质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3)假如将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突然移到黑暗处,则在短时间内物质f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
(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
||
5×10-5 |
5×10-4 |
5×10-3 |
|
叶片中X的浓度/nmol·g-1(鲜重) |
2.47 |
2.97 |
9.28 |
叶片的气孔导度/mol·m-2·s-1 |
0.54 |
0.43 |
0.27 |
①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二处并加以修正。
a.
b. 。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2分)青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下面是对青蛙的有关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雌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做了如下实验:
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幼蛙20只,分成甲、乙两组。把两组幼蛙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分开培养,每天同一时间饲喂:甲组饲喂用适量雌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直至幼蛙发育为成蛙,提供成蛙繁殖所需的所有条件(包括雄性成蛙),观察并记录排卵量,分别计算两组排卵量的平均值。
①本实验中 是实验组。
②本实验有多个变量,其中, 是自变量,“培养环境、饲喂时间、饲料用量”是 。
③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a ,说明雌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b……;c……。(只要求完成对a内容的填空)
(2)新华社2010年3月1日电:瑞典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雌激素污染物会使雄性青蛙变性。研究人员认为:造成雄性青蛙变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雌激素污染物使青蛙的性染色体组成由 变成XX;其二,受雌激素污染严重的环境使青蛙的性别表现型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共同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哺乳动物的某些生理活动的调节,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下丘脑通过垂体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属于_________。
(2)激素甲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动物在寒冷环境下要增加机体产热量,请推测 激素含量升高。肾上腺素的靶器官如果是肝细胞,根据图示的作用,推测其调节的主要生理变化是 。(4)在胚胎工程中,促进良种母牛超数排卵所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正常的机体分泌此激素的内分泌腺是______。处理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 。
(5)激素甲能使机体的血糖浓度下降,当给动物注射大剂量激素甲时,动物因血糖下降而休克,激素乙和肾上腺素能使机体血糖浓度升高,促进休克后动物清醒。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激素乙能使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
实验材料及用品:健康的白兔、注射器、兔笼、激素甲溶液、激素乙溶液、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
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白兔按照下表分别进行处理、观察预期结果,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实验组 | 实验处理方法 | 预期结果 | (下一步)实验处理方法 | 预期结果 |
A组(对照组)(2只) | 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 | 清醒 | 不作处理 | 清醒 |
B组(2只) | 休克 | |||
C组(2只) | ||||
D组(2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表列出了教科书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 | 观察内容 |
1 | 蛋清 | 双缩脲试剂 | 溶液颜色变化 |
2 | 蛋壳膜 | 制成渗透装置 | 膜内外溶液变化 |
3 | 菠菜 | CaCO3、SiO2、丙酮、层析液、滤纸 |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
4 | (某种植物)枝条 | 萘乙酸(NAA) | 生根数量和长度 |
5 | 葡萄、酵母菌 | 发酵装置 | 果酒、果醋的产生 |
6 | 鸡血细胞 | 蒸馏水、NaCl溶液、二苯胺溶液等 | 溶液颜色变化 |
(1)某同学在做第一个实验时,将2mL0.1g/mLNaOH溶液与4滴0.01g/mLCuSO4溶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装有稀释鸡蛋清的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实验没有成功,你能给他提出有效建议吗? 。
(2)某老师将鸡蛋上、下端的卵壳经过处理,暴露出卵壳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果是有蔗糖溶液从鸡蛋上部溢出,请分析溢出的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 。
(3)在第3个实验中,分离出的色素带颜色较淡。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丙酮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丙酮加入量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划滤液细线次数较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4)在第4个实验中,自变量是 。
(5)在第5个实验开始时葡萄不能洗得太干净的原因是 。
(6)在第6个实验中,提取出来的含有一定杂质的DNA,需要用到上表中没有列出的实验试剂来进一步提纯,你当时采用的实验试剂是 。
(7)在上述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有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完成下列有关呼吸作用方式和场所的探究实验。
Ⅰ.下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型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表格有关内容:
装置 |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
甲 |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 适量的NaOH溶液 | ①____________ |
乙 | ②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 |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 ℃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 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 |
甲 | 乙 | |
上升 | 不变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____ | 下降 |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
上升 | 下降 |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____ | 不变 |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
Ⅱ.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
请写出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