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列丙、丁分别是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和突触结构示意简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
(1)在进行膝跳反射时,①与②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神经冲动主要是由于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离子变化产生的 形成。
(2)小王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
(3)丁是丙中③的放大图。丁显示的是 个细胞的部分结构。
(4)④中的神经递质a是通过 方式进入⑤。⑥一般是神经元的 部分的细胞膜。参与b物质合成的细胞器包括 (至少写4个)。
(5)激素传递信息的速度比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慢,原因在于前者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油田高中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每空2分,共10分)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CO2吸收量)的关系及CO2的转移方向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
(2)图中b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4 klx时,叶片真光合速率数值为________。
(3)如图所示曲线中b、c两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与图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是b点对应________;c点对应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甲图中群落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丁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若甲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____。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 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 ,其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单选) 。
A.、、分别代表甲图中的A、B、C且构成一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约为24.3%
C.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07×104 KJ
D.由于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会变化
(5)?丙图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____关系,使其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丁图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_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 下图1表示某植物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乙到丙段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 ,对应图2中的 (用a、b、c、d中的回答)点。
(2)若该植物长时间的光照强度为b,则该植物是否能正常生长 (是或否)。
(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分别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 条件,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 溶液,所得数值为 。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02,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列丙、丁分别是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和突触结构示意简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
(1)在进行膝跳反射时,①与②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神经冲动主要是由于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离子变化产生的 形成。
(2)小王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
(3)丁是丙中③的放大图。丁显示的是 个细胞的部分结构。
(4)④中的神经递质a是通过 方式进入⑤。⑥一般是神经元的 部分的细胞膜。参与b物质合成的细胞器包括 (至少写4个)。
(5)激素传递信息的速度比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慢,原因在于前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