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孟德尔揭示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

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先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故正确;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研究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故正确;同时代的其他科学家也进行了人工杂交实验,但没有成功,人工杂交实验不是成功的原因,故错误;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对较大的实验群体进行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从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数据中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的比值,故正确;试验方法上先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从简单到复杂,更容易得出规律,故正确;孟德尔没有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故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体色有白色与黑色,现有一只纯种白色雌蝶与一只纯种黑色雄蝶交配多次,F1中雄蝶体色均为白色,雌蝶均为黑色。让F1中的雌雄蝶自由交配产生F2。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 控制白色与黑色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B. F2中的黑蝶占3/4

C. F2中雄蝶有两种基因型

D. F2中雄蝶中白色的比例与雌蝶中的相应比例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 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 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

(1)F1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对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

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的配子致死;F2中蓝花植株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含有Ppc 酶,其利用CO2 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科技人员分离出Ppc 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其转入水稻体内,从而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此过程中会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等工具

B.此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纯合子,缩短育种周期

C.此项技术是否成功必须测定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同化二氧化碳的速率

D.Ppc 基因导入受精卵是此技术的关键,否则不能达到该基因在各组织细胞中都表达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分组

第七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

(2)蝉大眼蝽与鳞翅目幼虫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细胞呼吸,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4)用农药彻底消灭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等害虫,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填“降低”、“提高”、“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

B.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C. 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

D. 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惠及民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蓝莓制作果酒时,酵母菌能将葡萄糖等糖类在____________等条件下转化成酒精。

(2)制作果醋时,醋酸菌在___________和糖元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元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__________生成醋酸。

(3)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要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红方是腐乳的一种,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豆腐上长出毛霉→②________________→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在实验流程③用到的材料中,卤汤是由____________和香料配制而成的,此外,红方因加入了___________而呈深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2)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3)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