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甲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丙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解答 解:(1)图甲中细胞核有8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DNA的复制,此时细胞处于图乙BC段,图乙中DE段形成的原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乙的CD段.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CD段)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而植物细胞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
(4)若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和b四个基因,则另一极的染色体上也有A、B、a和b四个基因,即图乙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BBbb;图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均为AaBb.
故答案为:
(1)8 0 4
(2)DNA的复制 B~C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C~D 纺锤体
(4)AAaaBBbb 100%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成都校级期末)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物质B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 .②和④过程中物质B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
(2)图1中①③④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式为 .
(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 .
(4)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右移4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 .
(5)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
Ⅰ.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
Ⅱ.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
Ⅲ.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成都校级期末)下列生物细胞中,不具有核膜的一组是( )
A.蓝藻和酵母菌 B.衣藻和蘑菇
C.大肠杆菌和发菜 D.小麦和海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陕西校级期末)选用下面对照装置,可以根据红色液滴移动方向来探究细胞的呼吸类型.下列现象与结论不符的是( )
装置一 | 装置二 | 结论 | |
红色液滴右移 | 红色液滴左移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A |
红色液滴不动 | 红色液滴右移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B |
红色液滴左移 | 红色液滴不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C |
红色液滴左移 | 红色液滴右移 | 两种呼吸都进行 | D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秋•扬州期末)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地海域不易形成环境隔离 | B. | 当地海域环境条件变化剧烈 | ||
C. | 基因频率保持平衡 | D. | 珊瑚不易发生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