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a,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甲.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丙DNA分子.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复制.

分析 分析图A: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B: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a,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甲.
(2)图1中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丙细胞.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加倍,出现染色单体,此时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复制.
故答案为:
(1)a 甲 
(2)丙 
(3)DNA复制

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柱形代表的时期和图2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浏阳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假设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蛋白复合物提供的:囊泡和其细胞膜上都存在自身的蛋白复合物,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细胞膜的融合.他因为发现了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而荣获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蛋白复合物可能是位于生物膜上的识别蛋白

B.胰岛素和神经递质均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C.囊泡和细胞膜的识别并特异性结合表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说明准确的信息传递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有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示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到的显微镜下部分图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②中的液体是外界溶液
C.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③细胞质
D.质壁分离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胚胎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干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体外培养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往往需要无菌、无毒、温度为37℃,pH值为7.3左右的条件下进行
D.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青少年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还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供体不足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两种重要的分裂方式,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分裂都扩大了细胞群体中个体的数量
B.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纺锤体的形成
C.DNA复制次数和细胞分裂次数相同
D.染色体活动形式和结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假设豌豆种群由RR、Rr和rr基因型的个体组成,其中RR占25%、Rr占30%.该种群中r基因频率为(  )
A.40%B.45%C.60%D.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去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D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菌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据图回答:

(1)过程①构建A基因的重组DNA时,必须用到运载体,还必须使用特殊的“针线”和“剪刀”,它们分别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等两种工具酶.
(2)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过程②常用的诱导因素有离心、振动、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至少写2种);若最多考虑细胞间两两融合的情况,则获得的X最多有3种,其中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浆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3)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用已知病毒的被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DNA进行杂交,或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与之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4)与传统的抗毒血清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的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中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