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图丙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曲线表示小鼠,b曲线表示青蛙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甲是某种蛋白质中的相关数据,该蛋白质中含有126个氨基酸,游离的羧基总数是17个,R基上的羧基数是15个,游离的氨基数是15个,根据“蛋白质中的氨基数=肽链数+氨基酸中R基中的氨基数,蛋白质中的羧基数=肽链数+氨基酸中R基中的羧基数”可得出,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肽链数是17-15=2条,R基上的氨基数是17-2=15个;
图乙是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纵轴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加倍,属于染色体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该阶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因此是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减半,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丙是生长素作用与浓度之间的关系,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最适宜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BC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减弱;
图丁是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变化的关系,在20℃前,a曲线随环境温度升高耗氧量升高、说明是变温动物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b随环境温度升高耗氧量下降、说明是恒温动物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

解答 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蛋白质含有17个游离的羧基,其中R基上的羧基是15个,游离的羧基是2个,因此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A正确;
B、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该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正确;
C、图丙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单侧光照会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导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因此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一定不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C正确;
D、小鼠和青蛙分别属于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图丁中的a曲线属于变温动物、可以表示青蛙,b曲线是恒温动物、可以表示小鼠,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体温调节的过程的知识,考生对于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共性、生长素的分布及运输、体温调节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如图是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各项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B.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C.在Ⅱ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不再发生相互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为在一定条件下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变化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强度为B点时,该植物根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光照强度由B变为C过程中,叶绿体中C3 含量减少(增加、减少、不变)
(3)如果该植物一直处于P点光照强度下,能否生长?为什么?能,有有机物的积累.
(4)若如图实验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g/mL(此时二氧化碳不足),其他条件适宜.升高二氧化碳浓度,B点向左移动.
(5)如果在C光照强度时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发现光合作用速率不变,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为温度.
(6)当光照强度达到C时,一天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处理,该植物一天固定二氧化碳的量为65.5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体内细菌抗药性个体形成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用表中四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
卷曲翅♂卷曲翅♀正常翅♂正常翅♀
(1)若要通过一次交配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实验如下:选取甲和丁果蝇杂交,若子代雌果蝇全为卷曲翅,雄果蝇全是正常翅,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表现型及比例一致(雌雄都为卷曲翅或雌雄表现型及比例都为卷曲翅:正常翅=1:1),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宄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可设计实验如下:选取甲和乙果蝇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2:1,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都为卷曲翅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 果蝇杂交,子代F1中卷曲翅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B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①④,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a-d表示4支试管,①-⑦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  )
步骤abCd
淀粉溶液
2mL
蔗糖溶液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
2mL
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将c倒入a,将d倒入b
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加入菲林试剂2mL
37℃恒温水浴2min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A.加入的唾液淀粉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
B.可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
C.②④⑥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
D.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是因为(  )
A.新生儿的皮肤、粘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B.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病原体不会感染新生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是(  )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B.③①④C.③①②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