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图1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图2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不正确的是(  ) 
A.若从a处切断,刺激b处,效应器可有反应;若刺激②处,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分析 1、图1 是反射弧的组成,皮肤细胞A是感受器,肌细胞是效应器,神经细胞B是感觉神经元,神经细胞C是中间神经元,神经细胞D是感觉神经元,兴奋在该图中的传导途径是A→B→C→D.
2、图2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初神经,③是神经中枢中的突触,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由题图可知,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图2中兴奋的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解答 解:A、如果a处切断,刺激b处,效应器可有反应,但是不是反射;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刺激②处,兴奋不能通过③传递,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A正确;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当兴奋传至a,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至b时,指针由发生一次反方向偏转,B正确;
C、最简单的反射,只需要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个神经元参与,如膝跳反射,C错误;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产生和传导途径,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结合题图信息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解答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高台县校级期末)如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C.DNA复制发生在c段

D.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段测生物试卷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春•廊坊校级期末)AABBDDEE与aaBBddee杂交(各对基因独立遗传),F2中基因组成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多少(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性遗传病,白化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两对基因遗传互不干扰.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已有一个患白化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是(  )
A.$\frac{1}{2}$B.$\frac{1}{4}$C.$\frac{1}{8}$D.$\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的甲、乙两图反映了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对于温室里的农作物,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甲图.
(2)若乙图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B点将向上移动,C点将向左移动.
(3)乙图中的D点时刻,小麦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4)有两位同学依据甲图,分别绘出了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吸收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图,如图丙和丁所示.其中正确的是丁图.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图中横坐标上标注出甲图中A点对应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中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B.a既能传递神经冲动,也能分泌激素
C.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D.b的分泌物增多,会对a、c产生影响,这是一种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1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据图1回答:

(1)图1中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⑥代表的物质是肝糖原、肌糖元.
(2)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若某人血糖持续大于160ml/dl,一部分血糖通过④排出体外,据此推测此人可能患糖尿病.
(4)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图2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

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胰岛B细胞组成.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
②据图2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糖原等物质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时,下丘脑的活动减弱,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此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③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2中抗体1、抗体2),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者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最终均使血糖浓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的国家.胰岛素对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其合成过程如下: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和一个多肽C(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前胰岛素原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前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NH2和-COOH.
(2)胰岛素形成过程复杂,但从终产物来看还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图中的-S-S-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888.
(3)从前胰岛素原的形成到最终生成胰岛素来看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细胞器)直接参与了此过程.
(4)从理论上讲,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损坏,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会进入人体内环境中成为抗原而引发免疫反应,此种情况称为自身免疫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请回答有关问题:

(1)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会: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
酒精含量过低会: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2)豆腐乳的品种很多,说明红方腐乳、糟方腐乳和青方腐乳在辅料上分别是:
红方腐乳:红方腐乳加入红曲;
糟方腐乳:糟方腐乳加入酒糟;
青方腐乳:青方腐乳不加辅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