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蛙的红细胞在无丝分裂过程中无DNA复制
B.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C.进行减数分裂的动物细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初级精(卵)母细胞中
D.原核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它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者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原核细胞只能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不遵循遗传定律,且二分裂过程中不会产生纺锤体.

解答 解:A、青蛙的红细胞在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复制,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
C、行减数分裂的动物细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初级精(卵)母细胞中,C正确;
D、原核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它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范围;识记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其兴奋的过程中

A.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激素可以持续起作用
④免疫活性物质是人体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A.2个B.3个C.1个D.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图是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据图判断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细胞增殖  ④信息交流  ⑤细胞分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b中为感受器的是a.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大脑皮层控制.
(2)图2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1中物质的释放穿过0层生物膜.
(3)图3的①、②、③中的兴奋部位是②,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Na+内流导致的
(4)图2与图3相比较,兴奋在图2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
B.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唯一手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Ⅰ~Ⅴ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3)过程Ⅳ、Ⅴ发生的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Ⅰ、Ⅲ、Ⅳ、Ⅴ,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Ⅴ.
(5)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来源于反应物水中的氧.
(6)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此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增加(增加/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