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的人会对青霉素过敏而有的人不会,说明过敏反应具有个体差异的特点.
(2)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种免疫抑制剂.为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以DNFB(2,4-二硝基氟苯,可引起过敏反应)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均分为五组,编号B、C、D、E、F,再用DNFB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产生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的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数量相同的健康小鼠A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1.
实验二: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2.
细胞相对生存活力=$\frac{实验组或细胞数量}{空白对照组活细胞数量}$×100%
①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图1与C、D、E组结果与B组结果比较,可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闳抑制过敏反应)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8%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②实验一中空白对照组是用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的培养液培养小鼠,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生存活力是100%.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小于地塞米松.

分析 分析图1: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8%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分析图2:用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培养液培养细胞,属于本实验中的空白对照组,且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存活力是100%.实验结果说明: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在各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

解答 解:(1)机体免疫能力过强会造成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有的人会对花粉过敏而有的人不会,说明过敏反应具有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的特点.
(2)①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根据图1可知,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8%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②用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培养液培养细胞,属于本实验中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生存活力是100%.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在各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
故答案为:
(1)自身免疫病     个体差异
(2)①T     明显升高    抑制免疫(闳抑制过敏反应)    8%
②不含地塞米松和青蒿素    100%    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均有毒性,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小于地塞米松

点评 本题以柱形图和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人体免疫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识记过敏反应的特点,能够利用对照实验的原则对柱形图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结构中,都含有DNA的是( )

A.中心体、叶绿体、线粒体 B.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C.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 D.叶绿体、细胞核、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稳定性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C.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为动物体稳态调节的相关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④处传递时信号形式的转变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A中物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3)图甲中,若在①处给予刺激,该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③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灵敏电流计,若在骨骼肌上的②处给予刺激,在③处不能(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4)图丙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的相关调节活动,若图中的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图中的分泌细胞的分泌物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
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C.若该免疫细胞进行细胞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D.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纤维素分解性细菌是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由于纤维素酶等的作用,纤维素可一直被分解到葡萄糖为止,有时在分解过程中会积累纤维二糖.这类细菌多见于腐植土中,下面是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①→梯度稀释→接种到②→挑选产生③的菌落
(1)以上实验流程中①是选择培养,①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②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③是透明圈.
(2)过程②用到的培养基中加入了一种染料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就加入刚果红.
(3)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并最终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多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别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红绿色盲属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别用B、b表示显隐性基因).下列系谱图中有上述两种遗传病,已知I2、I4、II2和II4均不含上述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是乙家族
B.红绿色盲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
C.III2的基因型为aaXBXb
D.若III1和III2生了一孩子,患多指的概率是$\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