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M、N、O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 B. | M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 | ||
C. | N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 | D. | O是消费者,都是自养生物 |
分析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析图解可知,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之间可以进行物质的双向交换,因此M是生产者,O是消费者,N是分解者.
解答 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M是生产者,O是消费者,N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图中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M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B正确;
C、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都是腐生生物,C正确;
D、图中O是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能够通过图示碳循环关系判断各种成分;识记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属于异养生物.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基因组成 | XBXB | XBBXB | XBBXBB |
眼型 | 正常眼 | 棒眼 | 棒眼(更明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①是分解反应 | B. | 反应②的能量来源可以不同 | ||
C. | ③表示高能磷酸键 | D. | 反应①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命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时间(h)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0℃下培养 | 10 | 10 | 13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下培养 | 10 | 12 | 14 | 25 | 48 | 75 | 110 | 165 | 348 |
30℃下培养 | 10 | 25 | 55 | 80 | 100 | 115 | 120 | 125 | 125 |
A. | 研究过程中若培养液被杂菌污染,则实验结果会偏大 | |
B. | 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滴管等实验工具 | |
C. | 可以预计,20℃条件下乳酸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比10℃下大 | |
D.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利用乳酸菌进行酸奶发酵时,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三种可遗传变异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会导致染色体变异
D.所有生物体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