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其中M、N、O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N、O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M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
C.N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D.O是消费者,都是自养生物

分析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析图解可知,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之间可以进行物质的双向交换,因此M是生产者,O是消费者,N是分解者.

解答 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M是生产者,O是消费者,N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图中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M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B正确;
C、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都是腐生生物,C正确;
D、图中O是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能够通过图示碳循环关系判断各种成分;识记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属于异养生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具有易培养、多种易于区分的性状等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探针检测某雌性果蝇不同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一所示.图中大写字母A~H都表示相应的、可能存在的显性基因,它们分别对隐性基因a~h完全显性.分析该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至少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的情况(不考虑变异),原因是这7类细胞来自同一个雌果蝇个体,显性基因A~H在这些细胞中具有选择性表达,说明该果蝇个体的基因型中存在A~H种显性基因,所以不可能出现至少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的情况.

(2)果蝇X染色体上具有决定眼形的基因B,雌果蝇基因组成与眼形关系如下:
基因组成XBXBXBBXBXBBXBB
眼型正常眼棒眼棒眼(更明显)
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组成为XBBY.若d基因与眼形基因B连锁,且d在纯合(XdBBXdBB、XdBBY)时能使胚胎死亡,那么如图二所示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1:1:1.
(3)果蝇2号染色体上存在A~a和C~c两对等位基因,如图三.
①A~a或C~c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②若基因A和C都是纯合致死基因,则在一果蝇群体中,果蝇个体可能存在的基因型分别是AaCc、Aacc、aaCc、aacc.
③若基因A和C都是纯合致死基因,则图三所示品系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100%.子代与亲代相比,基因A、a、C、c频率发生变化的情况是都不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新形成的核膜是否由旧核膜的碎片连接形成的.现给你提供变形虫、3H一胆碱(磷脂成分)和其他必需仪器,请设计一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
(1)实验步骤:
①将部分变形虫置于含3H一胆碱的介质中培养,使其膜(含核膜)被3H一胆碱标记.
②将已标记的核移入未标记的去核的变形虫中,在无标记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使其进行细胞分裂.
(2)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新细胞的核膜具有放射性,说明新形成的核膜是由旧核膜的碎片连接形成的.
②新细胞的核膜不具有放射性,说明新形成的核膜不是由旧核模的碎片连接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ATP与ADP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①和②为反应过程,③表示某化学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分解反应B.反应②的能量来源可以不同
C.③表示高能磷酸键D.反应①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显微镜是生命科学学习中最基本的实验工具,借助显微镜技能观察物体的显微结构,又能测量微小物体的大小.如图是某同学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或失水) 状态.该细胞的B/A(%)值是72%左右%.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B/A(%)的值将变小.(填增大或减小)(A表示细胞长度,B表示原生质层长度)
(2)图中的原生质层指③ 和④及两者间的细胞质.(填编号)
(3)图中⑤指的是外界溶液.
(4)用引流法 法加清水可使此细胞恢复原状.
(5)图中细胞的长度为9 小格.已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7μm,则细胞核的截面积是38.47(左右)μm2.(π=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表是探究温度对乳酸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h)0246810121416
10℃下培养101013151617181920
20℃下培养101214254875110165348
30℃下培养10255580100115120125125
A.研究过程中若培养液被杂菌污染,则实验结果会偏大
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滴管等实验工具
C.可以预计,20℃条件下乳酸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比10℃下大
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利用乳酸菌进行酸奶发酵时,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表示人体部分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A代表效应T细胞细胞,B代表抗体(物质).图中⑧代表的信号物质是淋巴因子.
(2)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这些细胞的功能不同与它们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直接相关.
(3)图中②~⑦过程中需要抗原刺激的过程是②③④⑤(填序号).
(4)在①~③代表的三种免疫途径中,HIV侵入人体后,可能激发的免疫反应途径有①②③.HIV感染后最终可能导致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几乎全部丧失,这是因为HIV突破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然后攻击T淋巴细胞,大量破坏T淋巴细胞,不仅破坏细胞免疫,而且因为缺少T淋巴细胞导致体液免疫的丧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包括(  )
A.纤维素和果胶B.磷脂和蛋白质C.核酸和蛋白质D.脂肪和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三种可遗传变异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会导致染色体变异

D.所有生物体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