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1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
(2)6h时CO2在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三碳酸含量变化是增加.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36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上移(填“上移”、“下移”、“不变”),原因是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
(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可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室内CO2浓度变化可表示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从曲线可知实验的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细胞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当CO2吸收速率大于0时就有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图中6~18h、30~42h均有有机物的积累.

解答 解:(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时,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零,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
(2)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细胞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即CO2由线粒体产生移向叶绿体.由12h到18h时,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其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度减慢,C3的消耗减少,所以叶绿体内C3含量增多.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的最高点,即36h时,由温室内CO2浓度曲线及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CO2浓度变化及CO2吸收速率小,所以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4)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绿光最少,所以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所以c点上移.
(5)A点代表呼吸作用速率,温度由25℃上升到30℃,呼吸作用速率增强,CO2的释放量增加,因此A点上移.B点代表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温度由25℃上升到30℃,光合作用速度减慢,要达到与呼吸作用相等,需要提高光照强度,B点右移.C点代表光饱和点,温度由25℃上升到30℃,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减弱,因此光饱和点下降,C点上移,即c在C的左上方.

故答案为:
(1)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4      
(2)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      增加     
(3)36      弱        
(4)上移   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
(5)如右图(曲线,标明abc,c在C的左上方)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等,解答时能通过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再来考虑图中的对应点的移动方向,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长白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海洋藻类的垂直分布分别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所致(  )
A.海拔高度与海水深度B.温度与光照
C.均受CO2的浓度D.均受光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多少流入到第五营养级(  )
A.$\frac{1}{625}$B.$\frac{1}{5}$C.$\frac{1}{25}$D.$\frac{1}{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的某一时刻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编号):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2]和[4]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要发生此现象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高.
(4)图d显示了该同学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的长度.经标定安装于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6.71 μm.此细胞的长度约为60.39(59.05~62.40内均可)μ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人体处于夜晚休息状态时,往往心跳减缓、胃肠蠕动增强.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强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是(  )
A.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形成B.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中心体的复制和分开D.细胞壁的形成和纺锤体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 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I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II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III

10min后

50

25

IV

15min后

40

0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观察到的现象
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