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 |
B. | 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降低 | |
C. |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 |
D. |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
分析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a、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纺锤丝.
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c、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d、末期:①纺锤体解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 解:A、染色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而制片之前不需要要通过漂洗过程,A错误;
B、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的相对表面积不断减小,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降低,B正确;
C、赤道板不是观察存在的结构,显微镜中观察不到,C错误;
D、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末期消失,间期时细胞中观察不到纺锤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
B. |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 |
C. | 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异 | |
D. | 细胞内的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 |
B. |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 | |
C. |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 |
D. | 用F2中的一只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可能不出现米色大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12}$ | B. | $\frac{1}{4}$ | C. | $\frac{1}{6}$ | D. | $\frac{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