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的正确是(  )
A.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碱性染料,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B.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降低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分析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a、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纺锤丝.
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c、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d、末期:①纺锤体解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 解:A、染色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而制片之前不需要要通过漂洗过程,A错误;
B、伴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的相对表面积不断减小,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降低,B正确;
C、赤道板不是观察存在的结构,显微镜中观察不到,C错误;
D、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末期消失,间期时细胞中观察不到纺锤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了探讨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性,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试验.下图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其光合速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 μmol/m2gs,则g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1.6μmol/m2gs.
(2)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分离与提取”实验时,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碳酸钙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铜代叶绿素比叶绿素稳定.
(3)该植物收获后的果实可采用乙烯(植物激素)进行催熟.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l:3.1:11,研究者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5.4:21.7,据此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生长素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C.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异
D.细胞内的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又称为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2)切割和连接DNA分子所使用的酶分别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连接酶).
(3)运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一般选用病毒或质粒.后者的化学本质为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选择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是(  )
A.水气蒸馏B.压榨法C.水中蒸馏D.萃取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细胞分化发生在(  )
A.胚胎发育早期B.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C.胚胎发育时期D.幼体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用F2中的一只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可能不出现米色大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A.$\frac{1}{12}$B.$\frac{1}{4}$C.$\frac{1}{6}$D.$\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可引起水泡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淸中抗HSV-1蛋白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免疫反应,再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
(2)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值,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3)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使其增殖,再从腹水中提取、纯化获得.
(4)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1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