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A、蜉蝣的捕食者是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 |
B、从6月2~9日,每天蜉蝣的被食量稳步下降 |
C、从6月2~9日,每天飞出的蜉蝣数量稳步上升 |
D、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多,某一个体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土壤微生物可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B、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不属于生产者 |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
D、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子代噬菌体内DNA的合成原料来自于细菌 |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
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物质都具有放射性 |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个体与含31个体的比例为1: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而存在生殖隔离 |
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 |
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甲种群中发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
B、丙种群出现新的基因a1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C、乙种群发生了进化,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
D、剧烈的地壳运动后,甲、乙、丙三个种群成了三个不同的物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最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