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3993  104001  104007  104011  104017  104019  104023  104029  104031  104037  104043  104047  104049  104053  104059  104061  104067  104071  104073  104077  104079  104083  104085  104087  104088  104089  104091  104092  104093  104095  104097  104101  104103  104107  104109  104113  104119  104121  104127  104131  104133  104137  104143  104149  104151  104157  104161  104163  104169  104173  104179  10418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一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二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b代表的物质是
 
.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①过程中产生的[H]在③过程中的作用是
 

(2)图一中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
 
,它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
 

(3)影响图二中甲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如果在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
 
.乙~丙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帕金森氏症患者体内缺乏“多巴胺”,“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它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尽神经末梢内的多巴胺.请设计实验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的原因.
实验材料:小鼠、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利血平溶液、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多巴溶液等
实验步骤:
①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1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注射
 
,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乙组作为
 
组.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因变量.
④接着甲组注射
 
,乙组注射
 

⑤在上述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因变量.
实验分析:
①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每组的小鼠不能是1只,原因是
 

③实验中应该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答出两项).
④实验结果及结论:
 
,说明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图1中的某植物是基因型为AaBb的高秆抗病普通水稻(2n=24).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由花粉粒发育成的单倍体有哪几种基因型?
 

②若C处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Ⅰ的体细胞中含染色体
 
条.
③若要尽快获得纯种的矮秆抗病的水稻,则应采用图1中的
 
(用字母表示)过程进行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④写出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总的化学反应式(产物是葡萄糖):
 

写出水稻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的化学反应式(底物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中含有组织液
B、c处对应的膜处于静息电位状态,说明图甲中的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C、d处对应的膜处于动作电位状态,离子Y是阳离子
D、图示过程只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研人员在晴朗白天,将长势相同的棉花幼苗分别放在阳光充足处和荫蔽处,并测定其光合速率、气孔阻力等生理指标,以探究棉花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

(说明:气孔开度越大,气孔阻力越小;气孔开度越小,气孔阻力越大)
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7:00时,荫蔽处棉花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NADPH和[H]的细胞器是
 

(2)甲图中6:30左右,适当增加棉花幼苗周围的CO2浓度,a点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是
 
,原因是
 

(3)甲图中10:00时,将棉花幼苗从荫蔽处移到阳光充足处,短期内核酮糖二磷酸含量将
 

(4)实验测得从10:00时到12:00时光照强度不断升高,但阳光充足处的棉花幼苗光合速率却下降,根据上面两图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
 

(5)植物的生理变化与植物激素息息相关,在10:00~12:00时棉花叶片细胞中脱落酸含量将
 
.为延缓生长后期棉花叶片衰老,可向叶面喷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①取两只性别与年龄相同、健康与生理状况一致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鼠置于10℃环境中,乙鼠置于30℃环境中作为对照,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些不妥之处,请提出3条改进意见:
a:
 

b:
 

c: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并说明理由.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
 
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
 
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 (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标记数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
初捕50502822
重捕501032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约为7: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中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
A、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
B、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1=n1=m4=n4
C、当达到甲图中e点时,可以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供光合作用强度
D、在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n1>0,m2=n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②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为四倍体细胞;
④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甲、乙两桶的彩球数一定要相等;
⑤囊性纤维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⑥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②⑥B、③④⑤
C、②⑤⑥D、A、B、C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由于某种原因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该森林中不同颜色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图中能恰当表达这一变化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