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回答下面有关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问题。
(1)根据目前的认识,细胞增殖周期中的间期又可以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为DNA合成作准备)、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DNA的合成结束,但是还有少量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培养中的细胞其数目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关系如图1。据图读出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所需要的时间(T)是___小时。
(2)从图1的A点取出6000个细胞,测定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如图2。图2的B、C、D中,表示处于S期的是___,表示处于G2和分裂期的是___,表示处于G1期的是__。
(3)若取样的6000个细胞中,处于M期细胞的数目是300个,则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数分别是____和____个。
(4)细胞周期中,完成各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是t=T×(n/N)(N是取样的总细胞数,n是各期的细胞数),则该细胞完成分裂期和间期的时间分别是___和___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白化病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示物质出现在某一细胞内的某生理过程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式中共有5种碱基,A均代表同一种物质
B.若A占b链的20%,则A占a链的20%
C.该过程可在细胞核中进行
D.此过程必须要先解旋才能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多选)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Ⅰ-1和Ⅰ-2再生一个孩子,患有甲病的概率为3/4
C.Ⅱ-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男孩,患有乙病的概率为1/8
D.Ⅱ-5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两病兼患女孩的概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细胞核中基因的调控 B.合成时所用的原料是氨基酸
C.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IAPs 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 的核心结构是RING 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B.去掉癌细胞中IAPs 的RING 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C. IAPs的合成可以不受基因的控制
D.衰老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同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与此有关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内容主要是在图⑤所显示的时期进行
B.基因突变在图②分裂方式传递给下一代的可能性要比图③分裂方式大得多
C.图③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D.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③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每年仍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酶,将其分离提纯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技术,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 大小和所带 多少分离蛋白质。
(2)上述工作流程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 的环境中。可利用 技术,使②中的酶能够重复利用。
(3)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 ,④过程要注意对接种器材进行 。为了确保⑤环节成功,后期要注意发酵装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