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0454  110462  110468  110472  110478  110480  110484  110490  110492  110498  110504  110508  110510  110514  110520  110522  110528  110532  110534  110538  110540  110544  110546  110548  110549  110550  110552  110553  110554  110556  110558  110562  110564  110568  110570  110574  110580  110582  110588  110592  110594  110598  110604  110610  110612  110618  110622  110624  110630  110634  110640  110648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回答:

(1)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
 
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2)根据图示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应用限制酶
 
切割质粒,用限制酶
 
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通过
 
原则进行连接.
(3)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
 

(4)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
 
.写出目的基因在细菌中表达的过程
 

(5)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说明已导入了
 
,反之则没有导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
 
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
 
,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呢?
①分析: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
 
(纯合子/杂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
 

②探究实验方案设计:
 

③结论:如果后代出现
 
,则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出现
 
,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分析回答下面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
(1)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行为学的改变.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 不做任何处理 8.76 112.39
B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 15.72 149.73
①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
 
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
 
信号通过
 
结构来传递.
②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
 
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
 
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
③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
 
,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④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到大鼠脑的一定区域,如果仅有A组实验作对照,该实验在设计上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实验,即:
 
.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
 
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2)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①本实验的对照方式是
 

②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与右图所示的
 
 曲线相同.
③有人认为脊髓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请简要地写出实验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如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用同一种
 
处理油菜Tn基因和质粒能够使两者具有相同的粘性本端,过程A形成重组DNA需要的重要酶是
 

(2)培养基中添加
 
可用于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DNA的农杆菌.
mRNA末端序列(含终止密码子)
t基因-AGCGCGACCUGACUCUAA
Tn基因-AGCGCGACCAGACUCUAA
(3)若转基因拟南芥的种皮颜色为
 
,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4)右表为Tn基因和t基因的mRNA末端序列.与t基因相比,Tn编码的氨基酸目
 

(5)Tn基因能够在油菜和拟南芥中表达出相同蛋白质的原因是
 
^
(6)经检测,图示得到的转基因拟南芥有部分细胞并没有Tn基因.为了得到所有细胞 都含有Tn基因的拟南芥,可以用含重组DNA的农杆菌感染拟南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葫芦是一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其大量繁殖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pH对水葫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生长旺盛、生理状态相似、大小相同的水葫芦随机、均等分成5组,各组pH分别设定为5.0、6.0、7.0、8.0、9.0,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移置光照、温度和C02浓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CO2吸收量(每毫克叶肉组织每小时吸收C02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下表.请回答.
PH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 mol/mg?h)
光照条件下O2释放量
(? mol/mg?h)
5.040100
6.045150
7.060200
8.050180
9.040108
(1)除了通过测定组CO2吸收量外,还可以通过测定
 
 来测得该条件下棉花植株的挣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培养液的pH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原设定的pH值,这是为了控制实验的
 
.(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绘制出各组水葫芦实际光合作用结果柱形图).
(3)进一步实验发现:保持实验条件不变,当pH为10.0时,黑暗条件下水葫芦CO2的释放速率为40umol/mg.h,光照条件下O2的生成速率为75umol/mg?h.则在该条件下昼夜12小时交替光照,水葫芦  (填“能”或填“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原因是
 

(4)研究发现pH改变影响水葫芦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推测其作用部位很可能是叶绿体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种花卉的野生型全部开红花,但实验室通过育种得到了两个开白花的突变品系.为了研究该花卉的花色遗传方式,现用野生型和两个纯种突变品系分别进行杂交实验并均得到F1 F2自交得F2,结果见表格:
组别   亲本  F1表现  F2表现
突变品系1×野生型   全开红花
3
4
红花,
1
4
白花 
突变品系2×野生型   全开白花  
1
4
红花,
3
4
白花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全开白花 
(1)甲同学只观察杂交组合I就推断该花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该假设成立,则
 
为显性现状,F2中红花纯合的概率为
 
,将所有红花选出进行自交得到的F3中白花基因频率为
 

(2)乙同学发现杂交组合Ⅱ的实验结果和甲同学的假设矛盾,于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该花卉的花色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产生红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其中一个基因的表达能抑制花瓣中所有色素的合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够抑制花瓣色素产生的基因是
 
 (填“B”或“b”),野生型红花的基因型为
 

②杂交组合Ⅲ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③若从第I组、第Ⅲ组的F2中各取一株红花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3)在(2)成立的前提下,科学家从蓝色三叶草中获取了蓝色素基因M.
①能够将M基因送入该花卉体细胞的工具叫
 

②为了培育出开纯蓝花的花卉,最好选择基因型为
 
的花卉体细胞作受体细胞.
③将一个M基因成功整合到细胞的某条染色体上,并通过组织培养得到开蓝色花的植株,为了尽快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开蓝花品系,可选用的育种方法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脱落酸(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但其生理作用并不表现为两重性的特点.最新研究发现脱落酸与糖类代谢存在一定的联系.实验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处理以蔗糖作为碳源培养的水稻愈伤组织,实验数据如下图甲、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研究表明,水稻愈伤组织能从培养基中直接吸收蔗糖.从图甲看出,ABA可以促进水稻愈伤组织内
 
(填物质名称)的积累.从图乙可知,在0~42d范围内,实验组的还原糖含量普遍低于对照组,说明
 
.上述数据表明:ABA对于水稻愈伤组织细胞内糖代谢调节的主要机理最可能是①
 
;②
 

(2)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培养基中ABA的浓度依次提高为20mg/L、40mg/L、60mg/L、…120mg/L,测定第7天时培养基中水稻愈伤组织细胞内还原糖的含量.其含量变化最可能的趋势为
 

(3)实验人员发现:培养基中蔗糖和脱落酸(ABA)的浓度会影响愈伤组织细胞内淀粉的积累.为了探究促使水稻愈伤组织细胞内淀粉积累的最适蔗糖和脱落酸(NBA)的浓度比例,某实验小组以水稻为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实验分组.取水稻的外植体,在培养基中培养获取一定数量的
 
,另配制水稻愈伤组织基本培养液备用.配制浓度比例分别为a1、a2…an  蔗糖和脱落酸(ABA)溶液.
②接种与培养.将上述溶液分别加入配制好的水稻愈伤组织基本培养液,共分为
 
组,每组中接种入
 

③观察与统计.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分离获取各组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测定(各组)细胞内的
 
并记录.重复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④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2)含GLUT4的囊泡直接来自
 
,它与细胞膜的结合过程体现了
 

(3)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促进囊泡的转运,使
 
增加,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通过调节
 
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4)II型糖尿病人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膜的组成看,可能的原因是
 
等.
(5)正常人剧烈运动过程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含量
 
.整个过程的协调是
 
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设计并生产更加符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生产预期蛋白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1)过程①~⑤所示的生物工程为
 
.该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
 
的修饰或合成,对现有的
 
进行改造,或制造出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
(2)若预期蛋白质欲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需在过程⑨之前,要对精子进行筛选,以保留含
 
性染色体的精子并对精子进行
 
处理.
(3)若过程⑥中的卵母细胞来自从屠宰场收集的卵巢,则在过程⑧之前,需进行体外培养到
 
期方能受精.为提高培育成功率,进行⑩过程之前,要对供、受体动物进行
 
处理.
(4)用胚胎分割技术处理发育到
 
期或囊胚期的早期胚胎并进行胚胎移植,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I.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在温度为30℃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图乙表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试回答:

(1)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吸收灯光的热量,排除
 
的影响.
(2)图甲中,可通过改变
 
改变光照强度.
(3)光照强度为d时,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是
 

(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
 
(填<、=、>)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周围吸收
 
单位的二氧化碳.
(5)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则乙中c对应的柱状体个高度将
 

II.假定在30℃和适当的CO2浓度条件下,将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O2变化量(㎎/100cm2叶?小时) -4 -2 0 2 4 6 8 10 12 12
上表中正值表示CO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O2的释放量.
(1)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cm2叶片共吸收的CO2量是
 
mg.
(2)将该植物叶片处以35℃以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

图一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图二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另有对照实验,在30℃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以每一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研究结果如上图所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
 
℃、
 
℃.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
 
℃左右.你应用的实验依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