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0521  110529  110535  110539  110545  110547  110551  110557  110559  110565  110571  110575  110577  110581  110587  110589  110595  110599  110601  110605  110607  110611  110613  110615  110616  110617  110619  110620  110621  110623  110625  110629  110631  110635  110637  110641  110647  110649  110655  110659  110661  110665  110671  110677  110679  110685  110689  110691  110697  110701  110707  11071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紧张等)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导致机体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痛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
 
直接调节有关器官的活动.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悄况为
 

(2)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为什么会引起机休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3)若杭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4)当人体感染H5N1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
 
的功能.最终使有关旅体分泌的
 
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5)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桨渗透压阵低.刺激下丘脑中的
 
则垂体释放的
 
球少,从而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毒素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附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地编号  植物种类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  薇甘菊覆盖度(%)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1  22  25  0.88  0.97  72 65 
 2  16  21  0.71 0.86   92 75 
 3  20  26  0.85  0.98  75  62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它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
 
,从而导致其它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
 
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
 
.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
 
.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g,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Kg薇甘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人的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图中的甲处,引起甲合成并分泌a的过程称为
 

(2)由图中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其直接调节的是
 
过程.图中细胞内的系列变化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
 
的作用,使机体产热增加.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1挑选两只生长期的健康且大小、性别相同的兔.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只兔血液中
 
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2第4天开始,一只兔正常饲养,另外一只实验兔
 

3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只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Ⅱ.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的一项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
 

②请推测步骤纠正后第三步的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③本实验设置了哪两种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
(1)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  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①依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与CO2耐受性有关的基因位于
 
(选填“细胞质”或“细胞核”).
②要验证上述推测,也可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N和n)控制,其中的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XNXN、XnXn是纯合子,XNY、XnY也可视为纯合子).科学家为了确定致死基因,用一对果蝇做了杂交实验,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请分析:
①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
 
,也可能是
 

②若F1代雌蝇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F1代雌蝇基因型为
 

③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用分数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I.自然界中,与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早的环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下面甲、乙二图中,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白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
 
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
 
还原,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
 
,发生的场所是
 

(2)乙图中d曲线表示
 
(选填“玉米”或“花生”) 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17点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II.如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请据图回答:
(3)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吸收光谱曲线不吻合,其原因是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物质的变化趋势与作用光谱基本一致的是
 
.(填选项字母)
A.O2的释放量    B.C3的总量     C.C5的总量       D.有机物的生成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胰岛素与
 
结合后,一方面促进
 
的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若给其注射胰岛素能不能有效调节血糖水平?
 
,原因是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
 
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4)如果用药物抑制细胞内ATP的合成,会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请结合上图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下图为某一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题干中提到“生态系统退化”,其退化的原因有
 
.(写出两点即可)
(2)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遵循了
 
等原理.(写出两点)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是
 

(4)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关键要做到
 

(5)如图所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
 

(6)若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原理,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
 

(7)该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
 
结合后,一方面促进
 
合成,另一方面使
 
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给其注射胰岛素仍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3)有人试图通过研磨胰腺的方法获得胰岛素,均未获得成功,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
(1)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
 
条.
(2)如图为科学家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过程图.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3)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若基因型为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
 

(4)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是否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是两个生物小组对当地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回答有关问题:
有A病,无B病 无A病,有B病 有A病,有B病 无A病,无B病
男(人数) 279 250 6 4465
女(人数) 281 16 2 4701
(1)据上表分析,控制A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B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说明理由
 

(2)如图是另一小组在调查中绘制的患甲病(A、a表示)和乙病(B、b表示)和系谱图,回答问题:
①假设II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且乙病的致病墓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系谱图看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乙病墓因为
 
性基因;I2的基因型为
 

III2的基因型为
 
;若II5与另一正常人结婚.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②III4号男性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表现正常.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你认为其后代是否会患该病?井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