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0928  110936  110942  110946  110952  110954  110958  110964  110966  110972  110978  110982  110984  110988  110994  110996  111002  111006  111008  111012  111014  111018  111020  111022  111023  111024  111026  111027  111028  111030  111032  111036  111038  111042  111044  111048  111054  111056  111062  111066  111068  111072  111078  111084  111086  111092  111096  111098  111104  111108  111114  11112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为酵母菌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⑨表示酵母细胞的有关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酵母细胞处于5%的蔗糖溶液中时,可构成一个渗透系统.由图中的
 
 (填序号)将该渗透系统分隔为外界溶液(5%的蔗糖溶液)与
 
 (填序号)二个区域.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若在氧气不充足条件下,丙酮酸氧化分解的场所有
 
 (填序号).
(3)家庭“制作葡萄果酒”中,发酵所需的菌种主要来自于
 

(4)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若操作的其他过程符合规范,但观察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最可能的原因是
 

(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E.将血球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F.若出现气泡,则应重新滴加样液.
该同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有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八)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而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及微生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果蔬的保鲜效果.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和无氧条件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假定优质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的百分率应低于15%)
[实验一]:探究无氧条件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假设: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无活性,无法催化褐变反应.
供选材料: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CO2气体、氧气、保鲜袋等.
供选仪器:恒温箱、充气装置.
实验方案:①预处理:将刚采收回来的新鲜荔枝去柄,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果、晾干.
②施加实验条件实施实验.
(1)若上述实验假设成立,请完成下表.
实验施加条件 实验结果(有无褐变)
实验组
 
对照组 保鲜袋内充入足量的空气
 
实验结果: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果实无褐变.
(2)既然无氧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你认为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
 
.为什么?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供选材料: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荔枝、2%次氯酸钠溶液、保鲜袋、标签、记录纸、笔等.
供选仪器:恒温箱.
(3)如图是该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获得的折线图.请以此图为依据补充完善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①预处理:将刚采收回来的新鲜荔枝去柄,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果、晾干.
②确定测量指标.
③选择实验材料、分组并施加实验变量.设计实验变量梯度;选材分组: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⑤实验结果:每组发生褐变荔枝的面积(%)(假定每组荔枝表皮总面积为100).
组一1:褐变面积2.8;组一2:褐变面积3.2;
组二1:褐变面积8.1;组二2:褐变面积8.3;
组三1:褐变面积10.3组三2:褐变面积13.7;
组四1:褐变面积27.2;组四2:褐变面积23.8;
组五1:褐变面积68.7;组五2:褐变面积72.3;
组六1:褐变面积98;组六2:褐变面积95;
(4)针对实验方案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合适的表格表达.
 

(5)结论:综合以上二个实验的结果可见,无氧条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有影响.根据对以如图表数据的分析可知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是
 
.如果要探究荔枝保鲜效果的最佳环境条件,你认为对上述实验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可探究的课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关植物生长调节的实验问题.
实验一   下图示是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有关实验,请据图回答:

(1)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
 
;生长但不弯曲的是
 
;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
 

(2)要证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需选用图示
 

(3)从实验设计严密性看,上述实验是否存在可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实验并分析原因
 

实验二  将另外一些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幼苗根的前端中央水平插入一薄云母片.将两组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图乙所示幼苗的幼茎和幼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都比远地侧高,但两者所发生的反应却不相同,这是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糖尿病及其相关问题:
(1)人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在
 
调节作用下进行的.
(2)人体感染阿柯萨奇病毒后,体内可能产生某种抗体,而该种抗体又能使胰岛B细胞受损,使人出现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3)有些糖尿病患者,其体内的胰岛素不是分泌不足,而是分泌亢进.属于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其致病基因可能与细胞膜上某种
 
(物质)的数量或功能异常有关.
(4)如果用班氏试剂检测某人的尿液,结果出现砖红色沉淀,那么该实验结果说明,受试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村所养殖的原产于比利时的皮特兰猪虽然具有最高可达72%的瘦肉率,但其本身具有一种遗传因子叫氟烷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常用N表示显性,n表示隐性).当基因型为nn时(即正常猪),猪极易出现应激综合症.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通过剔除氟烷隐性基因对皮特兰猪进行了无氟烷隐性基因的选育,现在已经得到20多头基因型为NN的皮特兰猪.
(1)科学家剔除氟烷隐性基因的第一步是进行基因定位,找到该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中DNA上的位置,该过程所运用的技术通常是DNA分子杂交技术.然后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致使生物的性状改变,导致该生物发生变异的原理是
 

(2)科学家首先获得了剔除了1个氟烷隐性基因的雌性皮特兰猪,然后通过杂交得到了完全剔除氟烷隐性基因的种猪.请你简述该过程:
 

(3)科学家希望进一步对已经得到的完全剔除氟烷隐性基因的种猪(简称PT猪)进行本土化改良,请你给出一种思路:
 

(4)已知皮特兰猪的黑斑与棕斑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皮特兰猪中(棕斑基因的频率与黑斑基因的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棕斑雄猪和6头黑斑雌猪,分别交配,每头雌猪产10头小猪.在60头小猪中,30头黑斑,30头棕斑.为了确定黑斑与棕斑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上述自由放养的猪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请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乙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出现在乙图的
 

(2)乙图中的a点表示
 
.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3)在光照强度大于
 
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
 
 mg.
(4)若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如何变化?
 

(5)由丙图可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
 
 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
 
,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鸡的成熟红细胞能产生β珠蛋白,鸡的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为研究相应的两种细胞中是否存在相应的两种基因和基因能否表达,现分别对这两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片段和总RNA片段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基因种类 实验一(细胞总DNA片段) 实验二(细胞总RNA片段)
成熟红细胞 胰岛B细胞 成熟红细胞 胰岛B细胞
β珠蛋白基因 + + + -
胰岛素基因 + + - +
注:“+”为检测到相应物质,“-”为未检测到相应物质.
(1)实验一结果说明
 
.实验二结果说明
 

(2)合成胰岛素的直接模板是
 
,合成此模板场所是
 

(3)在实验二中,若DNA分子探针中某一片段的碱基序列为AGTC,则在该实验中与之配对的碱基序列为
 

(4)在DNA分子探针上是否有合成胰岛素的遗传密码?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
 
作用的
 
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5)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阅读有关微生物的资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硝化细菌包括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广泛存在于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在自然界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或水体中的有机物(如动物的排泄物或动植物的尸体)在分解过程会产生对动物毒性很强的氨,硝化细菌可将氨或铵盐氧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2)硝化细菌通常以
 
方式增殖,当水体过于纯净时,硝化细菌会形成休眠体,这种休眠体被称为
 

(3)对于混有硝化细菌、蓝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悬浮液,可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筛选.在筛选硝化细菌时,其培养基成份包括
 
(以下材料供选择:H2O、葡萄糖、纤维素、牛肉膏、(NH42SO4、KNO3、无机盐、琼脂、伊红-美蓝染料),接种后并培养.如利用上述培养基筛选大肠杆菌菌落,则应另外添加的成份是
 
,菌落特征为
 

(4)将采集自养殖池中的水样1ml稀释100倍,然选取稀释后的水样1ml,接种于上述硝化细菌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实验重复三次结果如图.该实验接种所使用的工具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学生做了以下实验设计.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1]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打孔器、注射器、红黄绿40W灯泡各一只、烧杯、富含CO2
 
稀溶液、菠菜叶
[2]实验目的:
 

[3]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重复几次.
(3)将处理过后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此时叶片将全都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4)取三只小烧杯,
 

(5)
 

(6)在其它条件
 
的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
(7)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于表格中.观察指标是
 

[4]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5]可能的结果预测:
 

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