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0953  110961  110967  110971  110977  110979  110983  110989  110991  110997  111003  111007  111009  111013  111019  111021  111027  111031  111033  111037  111039  111043  111045  111047  111048  111049  111051  111052  111053  111055  111057  111061  111063  111067  111069  111073  111079  111081  111087  111091  111093  111097  111103  111109  111111  111117  111121  111123  111129  111133  111139  11114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一个系统中的某些量之间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关系,下列对这五组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血糖含量变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②害虫数量--害虫天敌数量
③二氧化碳浓度--绿色植物数量
④下丘脑的分泌活动状况--垂体的分泌活动状况
⑤水体中含N、P等元素的无机盐的含量--水生生物的数量.
A、每组中,后者量的变化结果,将作为信息直接调节前者量的变化
B、每组中,若前者量增加都有可能引起后者的量相应地增加
C、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每组中,后者是影响前者量的变化的唯一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猫头鹰只在夜间活动.它的视网膜上(  )
A、只有视锥细胞,对光亮敏感度高
B、只有视杆细胞,对光亮敏感度高
C、只有视锥细胞,对光亮敏感度低
D、只有视杆细胞,对光亮敏感度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结构上
C、图乙所示的结构是合成H+并消耗ATP的场所
D、叶绿体以图甲③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如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

请回答:
(1)图中①在细胞核中完成的过程称为
 
,②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基因E的编码区中有一段编码序列,可编码M受体蛋白(一条由317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若第296位的碱基C被T取代,则基因E突变成基因E+,导致M受体蛋白中第
 
位氨基酸发生改变,此时酪氨酸酶含量增高,真黑素增多;若基因E的编码区第310位缺失一个碱基G,则基因E突变成隐性基因e,导致
 
含量降低,褐黑素增多.
(3)在牛的某一个自然种群中,测得基因型及表现型个体数如表:
总数           基因型、表现型及个体数
 E+E+
(深黑色)
 E+E
(黑色)
 E+e
(浅黑色)
 EE
(褐色)
 Ee
(浅褐色)
 ee
(栗色)
116 18 83 0 12 3 0
①该种群中E的基因频率是
 

②在该种群中,发现一对褐色公牛和褐色母牛交配产下一头栗色小牛,经DNA测定它的基因E没有发生突变,研究者检测出该牛体内A物质含量较高,还发现A物质也能与该M受体蛋白结合.该牛毛色为栗色的原因是:
 
,导致酪氨酸酶含量减少,进而褐黑素含量增加,体色为栗色.
③让该种群中,多头黑色母牛与浅褐色公牛交配,得到子一代.请写出遗传图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八)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问题.
如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

(1)从图2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
 
,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
 
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
 
.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
 
,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
(1)退耕还林后由于
 
,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其中所有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一定/不一定)都增加.
(2)甲、乙、丙种群间为
 
关系,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3)据上图综合分析,该稳定的生态系统至少有
 
个种群.
(4)人们研究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杂草丁和戊时,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时它们都生长良好,若混合种植,则丁正常生长,戊明显矮小.人们设想“丁根部产生的分泌物抑制了戊的生长”.他们用完全培养液(A液)和已培养过丁的完全培养液(B液)做了以下实验:
把长势相同的
 
幼苗分为①、②两组,每组各20株;①组用A液培养,②组用B液培养: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一段时问后,观察到②组幼苗的生长情况明显不如①组.由此得出结论:丁根部产生的分泌物抑制了戊的生长.
请分析上述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正常的细胞,端粒酶呈低或无活性状态,而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处于高活性状态,并且肿瘤细胞缺乏调节端粒酶活性的机制,因而无限制增殖,从而促使肿瘤复发与转移.  据报道,吸烟会诱发许多癌症的发生,苦参碱能抑制端粒酶活性从而成为抗癌药物.某科研小组欲通过实验证实之.
(1)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香烟烟雾冷凝物质(用蒸馏水配制);小白鼠的乳腺细胞悬液;蒸馏水、显微镜等.
(2)实验原理:动物细胞经过多代培养后,细胞如果发生癌变,则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细胞不能贴壁生长.
(3)实验步骤:(动物细胞培养具体过程不要求叙述)
①取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瓶两个,
 

②在A瓶中加入一定量的
 
.在B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③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多次培养)后,
 

(4)实验组的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6)该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又探究苦参碱对小白鼠的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表   各组细胞端粒酶活性
组别端粒酶
11.725
20.847
30.718
40.473
则①表中
 
组为对照组.
②实验组中除
 
不同外,其它条件都与对照组相同.
③该项研究结果表明,题干中的报道是否可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选用梨汁做还原性糖鉴定时,需要滴加
 
,并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已解离好的洋葱根尖,根尖一端呈
 
色.
(3)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的观察实验中,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唾液腺细胞染色体上的
 

(4)下列工具与实验之间连线不正确的是
 

A.超净工作台--微生物接种
B.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色素分离
C.溶解氧传感器--测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D.显微测微尺--测定生长素促进细胞纵向生长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苦马豆素(SW)是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支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SW浓度的培养液,于37℃、5% 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如图).
请回答:
(1)实验所配制的细胞培养液相当于小鼠的
 
;实验①对细胞培养是为了
 

(2)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
 

(3)③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
 
.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平均值,这是为了
 
,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4)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至少2点)
 

(5)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下表结果:
表:培养48h细胞数目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
SW癌细胞数目凋亡细胞数目Bax蛋白Bcl-2蛋白
 2微克/ml++++++++++
 1微克/ml++++++++++
0.5微克/ml++++++++++
0微克/ml++++++++++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值的多少
据此推测,SW可能是通过诱发癌细胞
 
来抑制肿瘤生长的,其原因可能是SW促进了癌细胞内
 
的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六)回答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问题
某科学研究小组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四个实验

(1)实验一: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等量的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B、C两试管哪个更绿?
 
.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能长时间存活吗?
 
,为什么?
 

(2)实验二: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当反应进行到0.5s时,发现l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当反应进行到5s时,14C还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0.5s时C5的含量较高,若降低其含量,可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3)实验三: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ATP、NADPH和14C02,结果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光合作用中类囊体薄膜的作用是
 
.在基质中加入ATP、NADPH等物质的作用是
 
.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反应能否进行?
 

(4)实验四:将小球藻分成重量相同的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1h,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  别 1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
 
;     27℃时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是
 
mg/h;30℃时真光合速率为:
 
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