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29.为研究某种蛇毒阻遏神经递质的机理,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蛇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2)大鼠的呼吸中枢发出两条传出神经M和N支配膈肌收缩。麻醉条件下切断N,保留M完整,(如下图),记录两种不同处理下a处传出神经表面和b处膈肌表面的发电频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①传出神经M通过神经—肌肉突触支配膈肌收缩,膈肌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
②切断N,b点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注射蛇毒时,a点的放电频率与b点的放电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组实验处理作为整个实验的________________。
③注射蛇毒后,a点的放电频率____________,b点无放电,此时直接电刺激膈肌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推测蛇毒最可能阻遏了M与膈肌间的__________________传递。
(3)为进一步确定蛇毒作用的具体位点,研究者用蛇毒处理传出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溶液处理肌肉。若肌肉收缩,则蛇毒作用于_____________,若肌肉不收缩,则蛇毒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
B.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C.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将切下的胡萝卜外植体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获得愈伤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4.沟酸浆属植物中有两个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一种开粉红花,被红色的蜂鸟传粉,另一种开黄花,被大黄蜂传粉。将两物种控制花色的一对基因互换,两物种的传粉者也会随之互换。由此无法推断出的是
A.花色是其传粉者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传粉者在传粉时被捕食的概率较低
C.传粉者不同是两种植物间隔离的形式之一
D.两物种的性状差异一定不是少数基因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研究者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两种不同浓度CO2对某种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和“▲”分别表示高浓度和低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
B.若相同条件下测量O2的释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
C.低光强时,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D.高浓度CO2时,不同的光强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细胞通过表面的蛋白质接收来自其他细胞的信号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相同的两个子代DNA
D.细胞的生理功能减退和紊乱引起细胞衰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消耗ATP的是
A.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
B.突触前膜向胞外释放神经递质
C.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
D.植物根细胞逆浓度吸收矿质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1.(18分)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如上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5)研究人员向此坡地引入沙棘并种植在海挡林带和灌草丛带,结果沙棘在灌草丛带的长势明显好于海挡林带,经分析两地带中表层~60cm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如下表。
地点 | 土壤肥力 | 土壤含水量(%) | |
有机质含量(%) | 氮含量(%) | ||
海挡林带 | 0.595 | 0.015 | 7.0 |
灌草丛带 | 0.202 | 0.003 | 15.0 |
某研究者提出“土壤含水量的增高能够促进沙棘的生长”,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随机分为A、B两组种植,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实验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研究者的假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0.(16分)小麦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合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分别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是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物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染色体上的黑色部分(B和E基因所在)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化,这种变异为__________。该变异可为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由于染色体Ⅰ甲与Ⅰ丙差异较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无法正常联会,而其它染色体能正常配对,要证实这一推测,可取__________花药中的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如果观察到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四分体,则支持这一推测。
(4)如果以甲为材料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矮杆、抗矮黄病、抗条斑病的品种,需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该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9.
(16分)大花黄牡丹是我国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其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某实验小组为探究解除其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置于5℃冰箱保湿冷藏,分别保存0、20、40、60、80天后进行萌发测试。测试方法为,从各组处理结束开始测试,每5天统计各组种子的萌发率,共测6次,结果如图A所示。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萌发率越高,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越强。
(2)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h,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如图B所示。实验中0mg/L赤霉素溶液的处理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实验的结果表明赤霉素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3)下表是大花黄牡丹叶片发育过程中,影响光合速率的相关指标变化。
叶片 | 发育情况 | 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 总叶绿素含量(mg/g.fw) | 气孔相对开 放度(%)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
A | 新叶展开前 | 21 | - | - | -2.9 |
B | 新叶展开中 | 85 | 1.1 | 56 | 1.7 |
C | 新叶展开完成 | 100 | 2.8 | 80 | 3.1 |
D | 新叶已成熟 | 100 | 11.3 | 100 | 5.9 |
注:“-”表示未测到数据
①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
Ⅰ: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较少;
Ⅱ:由于__________,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从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Ⅲ: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导致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
②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是因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和原理等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细菌的遗传物质
B.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尿素分解细菌
C.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原理是: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需用解离液使细胞分散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