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植物吸收CO2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______。
(2)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________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________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大。
(3)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子,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 ||
5×10-5 | 5×10-4 | 5×10-3 | |
叶片中X的浓度/mol·g-1(鲜重) | 2.47 | 2.97 | 9.28 |
叶片中的气孔导度/mol·m-2·a-1 | 0.54 | 0.43 | 0.27 |
①以上方案有两处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正确理解植物激素的定义,对于植物激素,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植物激素也具有高效性,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非常微小,而生理作用显著
B.植物激素的种类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C.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受多种激素协调作用所控制的
D.植物激素也和动物激素一样由植物体的专门的分泌器官分泌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象I: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不自主将手缩回;
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选项 | 比较项目 | 现象I | 现象Ⅱ |
A | 反射弧的完整性 | 不完整 | 完整 |
B |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 不需要 | 一定需要 |
C |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 多 | 少 |
D |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 多 | 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食用被诺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呕吐与腹泻,而NV极易变异,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促使被NV入侵的靶细胞裂解
B.NV极易变异,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
C.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
D.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阶段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图1中OA段是分裂间期,D、E和F点是辐射敏感点。图2是细胞受到辐射后产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点时受到辐射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
B.E点时受到辐射可能会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
C.图2中所示变异属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图2中的变异发生在F点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教材中的实验,科学家使用的科技手段显著不同于其它的是
A.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D.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6.止痛药(如“度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5.在炎热的晴天,正午时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出现一个低谷,这个低谷被称为光合作用“午休”现象。以下是对光合作用“午休”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晴天中午,植物的许多气孔都处于关闭状态,CO2的吸收量随之减少了,导致光合效率降低
B.晴天中午,温度升高,影响植物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的进行,导致光合效率降低
C.晴天中午,植物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大量有机物,导致净光合效率降低
D.晴天中午,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土壤吸收的物质运输受到影响,导致光合效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4.关于“中耕松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原因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增强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能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促进农作物体内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运输
D.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