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4348  114356  114362  114366  114372  114374  114378  114384  114386  114392  114398  114402  114404  114408  114414  114416  114422  114426  114428  114432  114434  114438  114440  114442  114443  114444  114446  114447  114448  114450  114452  114456  114458  114462  114464  114468  114474  114476  114482  114486  114488  114492  114498  114504  114506  114512  114516  114518  114524  114528  114534  11454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用氨基酸数目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表所示:
多肽化合物催产素牛加
血压素
血管
舒缓素
平滑肌
舒张素
猪促
黑色素
人促黑色素
细胞激素
氨基酸数目999101322
(1)这些多肽至少含有的元素是C、H、O、N;表格中①②③三种多肽含有的氨基酸数目虽相同,但多肽的生理作用却不同,这是因为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或排列顺序不同.
(2)⑤中含有13个氨基酸,若将它们脱水缩合成环状肽,需要脱去13个水分子.
(3)在不知道血管舒张素具体结构的情况下推知这种多肽化合物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这些氨基和羧基位于多肽化合物的两端.请写出氨基和羧基的结构式-NH2,-COOH.
(4)⑥中有22个氨基酸,它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0种.
(5)假若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一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水的分子量为18,则⑤的相对分子质量比④的相对分子质量多了3(m-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绿体通过基粒堆叠成类囊体来增大膜面积
B.高尔基体通过形成囊泡增大膜面积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来增大膜面积
D.内质网通过形成网状结构来增大膜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相差很大
B.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D.所有蛋白质都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
B.A物种含有的能量比B物种多
C.物种A与物种B之间是捕食关系
D.物质在物种A与物种B之间是循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
(1)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如果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稀释菌液.
(2)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酵母菌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或其他表达了“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与“时间”关系的合理叙述).

(3)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格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5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约有菌体2.5×108个.
(4)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时间/天
酵母菌数/个•mL-1
温度/℃
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
5
28
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改进此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每天检测时应多取几次样,求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全程看,各时期均有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B.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这与该时期小麦籽粒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相关
C.小麦鲜籽粒质量鲜重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所以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
D.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一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一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
A2.48×10102.00×1091.20×10103.60×1010
B2.40×1076.00×1054.00×1052.30×107
C7.50×1082.40×1076.00×1067.16×108
(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温度、光照.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2.48×1011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A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20%.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蛋白胨乳糖蔗糖K2HPO4显色剂琼脂
含量/g10.05.05.02.00.212.0
溶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mL
(1)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选择、鉴别)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有乳糖、蔗糖、蛋白胨.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DNA的结构.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分类).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3)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而且要注意添加的比例,如果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中国“雪龙”号南极科考船考察归来后,磷虾研究课题组汇总相关资料如下,然后展开科学讨论:
【资料】南极磷虾是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为南极生态系统的各种鱼类、鲸、海豹、企鹅、海鸟等其他多种生物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雌雄个体都有发光器,集群生活,有时密度可达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南极磷虾喜冷水环境,对气候海冰变化极为敏感,水温稍有上升数量就会减少.南极磷虾的受精卵被产出后,会下沉至2,000~3,000米水深完成孵化,幼体一边发育一边向海面上升,历经第一无节幼体、第二无节幼体、后无节幼体、第三节胸幼体四个阶段最后发育成成体,后无节幼体时期才能逐渐上升到200米水深以上.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成体可达6cm.近年来,因储量大、营养丰富,南极磷虾开始被各国大量捕捞,在鲸、海豹之后,成为南极海域三大经济物种之一.
(1)对于南极磷虾的发光器
科学家甲认为:其功能与萤火虫发光器类似,在同种异性个体间传递物理信息;
科学家乙则反对甲的观点,他的依据是集群生活且种群密度大,他认为虾群是靠集体发光来降低天敌的捕食成功率,这体现了磷虾之间的种内互助,这一现象也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2)关于南极磷虾的第一无节幼体、第二无节幼体的有机物来源科学家丙认为它们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因为深海中没有浮游植物;科学家丁则认为它们生长所需有机物来自它们所携带的卵黄,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对大量各日龄南极磷虾第一无节幼体、第二无节幼体完整个体标本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他需要得到的证据是:幼体干重一直在降低.
(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洲水域水温略有上升,科学家戊调查分析历年南极磷虾种群密度,却发现磷虾数量略有增加,你的最佳解释是天敌被大量捕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次生演替
B.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海洋生态系统无机环境条件相对陆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
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