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4727  114735  114741  114745  114751  114753  114757  114763  114765  114771  114777  114781  114783  114787  114793  114795  114801  114805  114807  114811  114813  114817  114819  114821  114822  114823  114825  114826  114827  114829  114831  114835  114837  114841  114843  114847  114853  114855  114861  114865  114867  114871  114877  114883  114885  114891  114895  114897  114903  114907  114913  114921  170175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A、B、C表示的是物质,1~5 表示的是过程,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1、3、4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的任何细胞中

B.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可能是图中A物质或B物质的一个特定的片段

C.A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有可能导致表达的C的肽链的长度发生改变

D.噬菌体中可发生1、2、3、4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该小组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三叶草的野生型能够产生氰酸。用两个无法产生氰酸的纯合品系(突变株1和突变株2)及野生型进行杂交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得出的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杂交

F1

F1自交得F2

突变株1×野生型

有氰酸

240无氰酸,780有氰酸

突变株2×野生型

无氰酸

1324无氰酸,452有氰酸

突变株1×突变株2

无氰酸

1220无氰酸,280有氰酸

A.氰酸生成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

B.突变株1是隐性突变纯合子

C.突变株2的突变基因能抑制氰酸合成

D.突变株1×突变株2杂交F2的分离比,显示这两对基因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设某逆转录RNA病毒中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共含有碱基100个,其中A占19%、C占26%、G占32%。如果这个RNA片断首先通过逆转录形成了双链DNA片段,再以DNA复制形式复制3次。则整个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多少个

A.336 B.294 C.275 D.1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仅仅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组织液的Na+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

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⑨

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刻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

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协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指示线分别标志基粒和基质的pH),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中叶绿体结构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

C.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某自然保护区沿草丛沼泽至森林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5种湿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试回答:

有机碳储量

/ kg·m-2

沼泽类型

草丛沼泽

灌丛沼泽

毛赤杨沼泽

白桦沼泽

落叶松沼泽

湿地

结构层次

乔木层

0

0

3.30

7.79

6.87

灌木层

0

1.27

0.11

0. 08

0.24

草本层

0.33

0.14

0.05

0.03

0.03

凋落物层

0.15

0.18

0.34

0.43

0.35

土壤

38.28

33.06

29.03

19.21

23.73

地下水位与地表的距离

(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影响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经连续几年测定发现,白桦沼泽有机碳的含量逐年上升,这是群落_______的结果。若要调查森林区某啮齿类动物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动植物的残骸量和___________。

(4)下图是落叶松沼泽中碳元素的部分流动过程,请将与落叶松有关的碳元素流动过程图补充完整,并在箭头上标明碳元素的流动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的一些重要过程,图乙为叶肉细胞模式图(只画出两种重要的细胞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表示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处(填标号)。光合产物蔗糖是在图乙中的________处(填标号)合成并运输至植物体各部位利用的。

(2)NADPH和ATP共有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NADPH是由光反应中,NADP+接受了水光解产生的______后形成的。由甲图可知,卡尔文循环过程中NADPH除了提供能量外,还提供了____________。

(3)图甲的过程是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研究清楚的。科学家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①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经过不同时间的照光(数秒直至数十分钟)后,将小球藻放入沸酒精中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从而使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碳反应的某一阶段;然后分离出各种化合物,测定其放射性。

②科学家发现光照30秒,14C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和七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____________中(填化合物的具体名称),现已证明该化合物是CO2中的碳首先到达的化合物。

③为探究固定CO2的化合物,科学家改变某实验条件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RuB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