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5226  115234  115240  115244  115250  115252  115256  115262  115264  115270  115276  115280  115282  115286  115292  115294  115300  115304  115306  115310  115312  115316  115318  115320  115321  115322  115324  115325  115326  115328  115330  115334  115336  115340  115342  115346  115352  115354  115360  115364  115366  115370  115376  115382  115384  115390  115394  115396  115402  115406  115412  115420  170175 

科目: 来源:2016届广东省高三理科班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问题。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常用的提取液是 。研磨中为保护色素不被破环,需要添加 ;为使研磨更加充分,需要添加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色的光。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用 (碘液或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原生质层。

(4)“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检验CO2,颜色变化过程为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一方面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另一方面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种群的不正确叙述是(  )
A.种群具有一定空间结构
B.种群密度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C.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D.种群密度由自然因素决定,与人为因素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面是一则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高效农业新技术和新型有机化学材料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实用典范,其基本构思和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新型塑料是科学家利用发酵罐提取物及其他物质研制成功的一种可降解塑料.这种塑料超过使用期限后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自然分解,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白色污染”.看图并结合生产实际回答有关问题:
(1)科学家把发酵装置与温室大棚建在一起并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植物秸秆生产环保型的新型塑料,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科学家这样做的生态学目的是由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贮存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被人类利用.
(2)对发酵罐中的A过程进行最重要的酶是纤维素酶,对发酵罐中B过程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和温室大棚下层蘑菇而言,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不同点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蘑菇细胞有细胞核;新陈代谢的相同点是同化作用都是异养型,不同点是前者的异化作用是厌氧型、后者是需氧型.
(3)温室大棚的下面种植蔬菜效果不佳,改种蘑菇后不但有了蘑菇的收获,而且蔬菜产量有所提高.试分析蔬菜增产的原因蘑菇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从利用植物秸秆发酵生产乳酸的实践得知,单一用庄稼秸秆作原料,微生物生长很慢,适当添加哪类物质可加快生产进程?(至少说出两点)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5)对发酵生产和培养蘑菇用的原料在接入菌种前为什么都要进行灭菌?消灭杂菌,防止与生产菌竞争.
(6)对于缺水的西北地区来说,利用大棚生产还可以节约用水,请说出其中的道理大棚内湿度比外面大,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消耗水分少.
(7)夏季,温室在夜间要通风降温,在蔬菜生产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夜间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共同构成生物群落.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2)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是A(填图中字母),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可被图中B(填图中字母)利用.
(3)与碳循环相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目前,由于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大气中CO2增加,形成温室效应,据此图分析,可采取缓解温室效应措施有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禁止乱砍滥伐、减少植被遭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B、C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A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2)如果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则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的稳定,这叫反馈调节.
(3)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中都有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息分子,分别是神经递质和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做了标记(见表):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噬菌体和母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均相同.请分析:
噬菌体成分细菌成分
核苷酸标记32P31P
氨基酸标记32S35S
(1)子噬菌体的核酸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1P和32P;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5S;
(3)此实验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杂交实验基础上的
B.“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是假说内容之一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和内环境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作答:
(1)上图内环境的内容并不完整,除图中①②外,还应有淋巴.
(2)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②的pH维持在7.35~7.45范围,是因为②中有缓冲溶液,这种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通常生活在图中的组织细胞 中,此时,人体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调节将这些病菌消灭.
(3)小肠吸收葡萄糖进入肠上皮细胞,其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的葡萄糖进入毛细血管,会引起血糖含量升高.现有一人刚吃过饭,大量葡萄糖通过甲图吸收,假如乙图表示胰岛组织,丙图表示肝组织,那么,血糖的变化会使乙图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丙,引起丙组织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合成肝糖元加快.该激素之所以能使丙的组织细胞(靶细胞)发生反应,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接受该激素的受体,由于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乙组织细胞需不断产生该激素,以维持丙细胞的这种生理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
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②→⑥→①
C.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Ⅰ阶段是光反应.Ⅱ阶段包括两个过程CO2的固定、C3的还原,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夏日的午后,如果气温过高,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图1中⑤的供应减少,此时叶绿体内的C3、④含量变化分别是减少、增多.(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3)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可以用反应式表示为:CO2+H2O$→_{叶绿体}^{光}$(CH2O)+O2
(4)图2中B点是光补偿点,其含义是光合作用的速率(或强度)与呼吸作用的速率(或强度)相等.影响A点上移、下移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限制CD段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或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