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6633  116641  116647  116651  116657  116659  116663  116669  116671  116677  116683  116687  116689  116693  116699  116701  116707  116711  116713  116717  116719  116723  116725  116727  116728  116729  116731  116732  116733  116735  116737  116741  116743  116747  116749  116753  116759  116761  116767  116771  116773  116777  116783  116789  116791  116797  116801  116803  116809  116813  116819  11682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正常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μU/mL,人体血浆胰岛素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给空腹的人口服100g葡萄糖,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Ⅱ型糖尿病肥胖者与Ⅰ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对比结果见图,分析回答:
(1)胰岛素由胰岛B合成分泌,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胰岛素能够降血糖是因为其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正常人空腹口服葡萄糖后,若同时检测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含量,血糖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之前,胰高血糖素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之后 (填“之前”、“之后”或“同时”).
(3)图示数据说明,Ⅱ型糖尿病肥胖者分泌胰岛素量较非糖尿病肥胖者低,且高峰延迟(“提前”或“延迟”)出现.
(4)非糖尿病肥胖者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是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变得肥大,体内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降低(填“增加”、“降低”或“基本不变”),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降低,形成胰岛素抵抗,易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肥胖者尽早减轻体重,会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5)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减少)摄食行为.
①下丘脑中的靶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来识别瘦素.
组别处理措施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1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
2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3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高.
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不能正常产生瘦素.
为排除手术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两只正常小鼠连体共生的对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形态、结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生命系统通过各个层次的信息和反馈调节等活动维持其自身稳定,执行其正常功能.右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的②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2)研究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美国科学家试图从人成熟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结构的膜,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禽流感病毒与图2中结构4(填序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4)若图2所示的分泌物是抗体,该细胞核内何种结构被破坏,上述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2(填序号),原因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蛋白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5)若图2所示的分泌物是胰岛素,写出胰岛素在产生、运输、加工、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②⑦⑨(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近年来糖尿病患病几率明显增加,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图1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糖皮质激素对调节血糖也有重要作用,它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调节作用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①表示的物质是胰岛素.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结构②活动加强,据图分析,影响②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和结构有ATP、胰岛素(的浓度)、胰岛素受体(的数目).
(2)由图2可知,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过程.这些特异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使分泌抗体的浆(效应B)细胞的生成受抑制,从而抑制体液免疫的功能;另一方面会导致血糖升高.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Ⅰ型(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在临床中Ⅱ型(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即三倍体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有(  )
①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个体之间能进行杂交产生三倍体,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②用秋水仙素对二倍体西瓜幼苗进行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植株;
③由于三倍体不育,所以三倍体无子西瓜性状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④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变为AaB,此变异为基因突变;
⑤三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增加体细胞数目的
⑥若取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⑦三倍体西瓜的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导致联会紊乱,因此难以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紫罗兰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l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一直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且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蕊、雄蕊发育不完善).
实验二:取实验一 F1中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正常植株全部表现为重瓣性状.请回答:
(l)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罗兰的花瓣中单瓣为显性性状,F1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dd.
(2)请推测: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等位基因(D、d)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染色体缺失的花粉 (填“花粉”、“雌配子”)致死,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填“花粉”、“雌配子”)可育.下图是 F1中单瓣紫罗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四分体的构象,请在下面的染色体上标出基因组成.
(3)若D、d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D-、d-表示基因位于缺失染色体上,请写出F1中选择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2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F1的雌、雄配子及比例).
(4)将紫罗兰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加温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用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即出现横带,称为G带(富含A-T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称为R带(富含G-C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一般情况下,对于碱基对数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而言,R带(填“G带”、“R带”)更丰富的那条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基因突变一般不会(填“会”、“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黄瓜中偶尔有“苦黄瓜”.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黄瓜的苦味物质----葫芦素主要由两个“主控开关”控制,叶苦与非苦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果苦与非苦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二者独立遗传).现将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非苦味的两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叶和果实非苦味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叶片中葫芦素的含量能有效抵御害虫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图是葫芦素形成的遗传机制示意图,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题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若你是育种工作者,应选育基因型和表现型为叶苦果非苦(aaBB)的黄瓜,为了获得这样的黄瓜可采取杂交育种的方法:在F2中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frac{1}{3}$,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还需进行连续自交,并不断淘汰叶苦果苦 (表现型)的个体.
(3)由图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将洋葱(2N=16)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成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出现了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了着丝点分裂和纺锤体形成
C.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该植株中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I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I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Ⅱ突变;Ⅲ基因重组;Ⅳ染色体变异
B.I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Ⅱ体液调节;Ⅲ神经调节;Ⅳ激素调节
C.I生态系统的结构;Ⅱ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Ⅲ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Ⅳ食物网
D.I染色体变异;Ⅱ染色体结构变异;Ⅲ染色体数目变异;Ⅳ个别染色体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
(2)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若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若(2)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宽叶:窄叶=2:3,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frac{3}{5}$.
(4)为了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若Fl中宽叶:窄叶=1:1(或出现窄叶),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Fl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5)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2所示.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100%;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不变(上升/下降/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等.请据图回答: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雌性,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雌性为XX,雄性为XY);反之,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WW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100%;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frac{1}{16}$(6.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