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7499  117507  117513  117517  117523  117525  117529  117535  117537  117543  117549  117553  117555  117559  117565  117567  117573  117577  117579  117583  117585  117589  117591  117593  117594  117595  117597  117598  117599  117601  117603  117607  117609  117613  117615  117619  117625  117627  117633  117637  117639  117643  117649  117655  117657  117663  117667  117669  117675  117679  117685  11769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菜细胞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性激素合成的场所不是核糖体
C.在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才能被利用
D.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到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活细胞中,C的含量最多B.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
C.含有C、H、O、N的分子一定是蛋白质D.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都含有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生殖而产生的速传上均一的生物群,即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组成的一群细胞或者生物的个体.克隆在希腊语中是“小树枝叶”的意思,用以指无性增殖物,现在则指个体、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上的无性增殖物.
(1)个体水平: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得到的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群也被称为克隆;该培养法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该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2)细胞水平:动物细胞培养属于细胞克隆.进行细胞培养时,取的是动物组织块,首先将组织分散成许多单个细胞,具体方法是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然后,在无菌无毒的环境中培养,如何创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创造无菌,定期更换培养液创造无毒.
(3)分子水平:利用PCR技术,使特定的基因进行克隆,有可能得到均匀的基因群.设计引物是PCR技术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组引物(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列)都不合理(如下图),请分别说明理由.

①第1组:引物I和引物II局部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第2组:引物I自身折叠后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
②PCR反应体系中含有热稳定DNA聚合酶,下面的表达式不能正确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这是因为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本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
(2)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3)毎年太阳鱼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鲈育摄入,其余能量的去处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
(4)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再如无机环境、分解者(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共同抅成一个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

上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2)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__________。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种群A

种群C

规模

t(%)

w(%)

规模

t(%)

w(%)

1900

46 000

5

1

1 000

5

1

1920

45 000

5.5

1

850

7

1

1940

48 000

7

1

850

9

0.8

1960

44 000

8

1

800

12

0.6

1980

42 000

6

1

600

10

0.8

2000

40 000

5

1

550

11

1

(3)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_______。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未来发展趋势是增长 D.受气候影响更大

(4)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_______;种群规模与基因_____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计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探究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鲜重累积增加率,该组中清水组的作用是空白对照.
(2)在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蔗糖也可延缓鲜花衰败的可能原因是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提供能量
(3)据图推测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最高的应该是只加淸水的组(填实验组别)
(4)本实验的结论是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同时作用效果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0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将如1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见图1).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1)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强为66μmol•m-2•s-1 时,题29图中苦储细胞段时间内②、③保持不变(填变化情况),如果换成石栎的叶肉细胞,②、③又将如何变化②减小、③增大.
(2)当光强等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为细砲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3)如图2曲线表示石栎在适宜温度是,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在该图中画出苦储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画出趋势即可)
(4)输入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选填表中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结合如图分析,下列传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流向RNA
B.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的呼吸方式并测定呼吸速率.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步:取萌发天数相同的花生种子若干,分别置于如上图所示的测定装置中,并编号甲、乙.
第二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保存一段时间,测定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左移的速率为m,测定乙装置中红色液滴右移的速率为n.
(1)请根据该小组的实验现象判断,这批萌发种子进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总呼吸速率可以表示为m+n,此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Ⅱ.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花生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下数据:

(2)据图分析,当花生叶片所处温度为29℃时,CO2固定速率最大,数值为9mg/h.如果昼夜恒温,白天光照10小时,图中所示温度中,从积累有机物角度分析,最适合花生生长的温度是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941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并对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1)由图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在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
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为食物链、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4)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食性鱼的食物有$\frac{1}{2}$来自植物,$\frac{1}{2}$来自植食性鱼类,如果该杂食性鱼获得m KJ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需要生产者提供15mKJ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