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7574  117582  117588  117592  117598  117600  117604  117610  117612  117618  117624  117628  117630  117634  117640  117642  117648  117652  117654  117658  117660  117664  117666  117668  117669  117670  117672  117673  117674  117676  117678  117682  117684  117688  117690  117694  117700  117702  117708  117712  117714  117718  117724  117730  117732  117738  117742  117744  117750  117754  117760  117768  170175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一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

B.R基上的氨基有14个

C.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

D.在合成该物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2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花色取决于细胞中的花色素,花色素合成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设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取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色,F1自交得F2,F2中出现红色和白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甲能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若亲代白花植株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则该植株一定开红花
C.用酶1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该植株的基因型仍然不变
D.若基因B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基因B不编码氨基酸,植株开白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近年我国多地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的罪魁祸首要归咎为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图19表示稻田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主要通过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呼吸作用.为防止雾霾天气,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
(2)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A→D→C(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真菌,其中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CO2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frac{a}{100}$~$\frac{a}{25}$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广东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较多,面积大,分布广,密度高,近数十年来,由于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对湿地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不少湿地已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有“地球之肾”之称,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合力利用湿地资源.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水流量、控制土壤侵蚀、净化水质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
(2)为了恢复遭受到严重破坏的湿地,应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3)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
(4)与自然的湿地(如红树林、湖泊)相比,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5)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湖泊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制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2)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请运用生态平衡原理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研究小组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实验,不正确的是(  )
A.正式实验前要先做预实验,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B.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分成多个实验组,每组多根枝条
C.用生长素类似物浸泡处理枝条时,最好在遮阴条件下进行
D.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植物生根结果的影响一定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泡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大众喜爱的发酵蔬菜制品.研究发现,乳酸菌是泡菜生产中的主要生产菌种,但不同乳酸菌的繁殖周期不同.蔬菜在腌制过程的某些阶段也会产生较多的亚硝酸盐.为了获得生产周期短、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泡菜,某兴趣小组进行了菌种的筛选(过程如图所示)和相关研究.(假设不同乳酸菌在一个繁殖周期中产生酸量相近.)
筛选优良的乳酸菌菌种过程图(选取6种泡菜老液):
泡菜老液→梯度稀释→初筛→复筛→斜面保藏→增殖培养→繁殖周期等性能测定
(1)乳酸菌的培养条件除了适宜的温度、pH之外,还必须保证厌氧条件.初筛、复筛宜选择固体(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将乳酸菌接种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方法.
(2)当复筛的培养基中出现单菌落即可接种到斜面保藏.增殖培养易选择液体(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3)从实验的目的分析,性能测定主要是测量确定乳酸菌的泡菜生产周期和蔬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
(4)在腌制过程中,坛中会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使蔬菜细胞渗透失水.
(5)封坛一段时间后,开坛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筛选合适的乳酸菌作为菌种来制作泡菜.最佳食用泡菜的时间,应该选择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时间段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兴趣小组对植物激素相关应用和研究非常感兴趣,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椿芽是北方一种特别的菜肴,适量采摘有利于侧芽萌动、加快生长.原因是解除了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
(2)芦苇是我国的主要造纸原料,在生长期如果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就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该激素的作用效果除了与植物的种类、发育时期、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有关,还取决于激素的浓度.
(3)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试验中,生长素类似物常用NAA、2,4-D(举例2种),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是浸泡法.在正式实验前,一般先做一个预实验,以免由于设计不周,造成浪费.实验过程中控制无关变量很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泡菜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但是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如图.
(1)腌制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H]和ATP.
(2)腌制泡菜时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清水和盐的比例为4:1,盐水煮沸后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杀灭盐水中的杂菌.
(3)据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亚硝酸盐含量更低;pH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4)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参考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设计了以下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普通乳酸菌“优选”乳酸菌
4%5%6%9%10%4%5%6%9%10%
1
2
3
10
注:均在接种量、温度等适宜条件下发酵10天.
请写出该小组的实验探究课题:比较普通乳酸菌与“优选”乳酸菌在不同食盐浓度下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推出实验结论:随着食盐浓度的升高,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浓度越高.“优选”乳酸菌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效果更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针对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的事实,某中学生物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请补充实验设计的空缺内容:
(1)制作泡菜的原理: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测量指标及方法:亚硝酸盐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先使泡菜样品及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分别与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应,然后通过对比颜色,可以估测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确定浓度梯度:经过查找资料和初步实验,发现当食盐浓度为3%以下时,制作的泡菜容易发生腐败,而当食盐浓度在8%以上时,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为咸菜.因此,分别设计了3%、5%、7%的食盐浓度梯度来制作泡菜.
(4)选择实验材料:红萝卜和白萝卜,哪种更适合于用做实验材料?白萝卜,理由是避免植物中的色素对显色反应产生干扰.
(5)制作泡菜:将实验材料分成3组制作泡菜,除了实验材料的重量相同外,还要保证每组泡菜的制作(或培养、发酵)条件相同.
(6)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发酵的不同时期,微生物的繁殖活动强弱不同,亚硝酸盐的含量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