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7644  117652  117658  117662  117668  117670  117674  117680  117682  117688  117694  117698  117700  117704  117710  117712  117718  117722  117724  117728  117730  117734  117736  117738  117739  117740  117742  117743  117744  117746  117748  117752  117754  117758  117760  117764  117770  117772  117778  117782  117784  117788  117794  117800  117802  117808  117812  117814  117820  117824  117830  117838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初步筛选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1.4g
Na2HPO42.1g
MgSO4•7H2O0.2g
葡萄糖10g
尿素1g
琼脂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不能,理由是缺少植物激素.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在培养“目的菌”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
(5)将土壤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增高,使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细菌因没有生物膜系统,其分泌酶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分泌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最悲剧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由细菌导致的.该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于2.52亿年前二叠纪末期(在恐龙出现之前),无数物种由于无法及时适应当时气候变化,而逐渐消失灭绝.与此同时,某种细菌A得到快速大量繁殖,原因有二:
第一,该细菌A能利用海洋沉积层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并释放甲烷,显著改变气候和海洋化学成分;
第二,火山喷发导致镍元素迅速增多,这种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帮助微生物(细菌A)增殖.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该细菌A属于生产者.
(2)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必须防止外来其他杂菌的干扰.为此,在接种前,除了必须对培养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外,还必须对实验者的衣着、手和实验空间进行严格清洁和消毒外;在接种操作时,必须在超净台上进行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并冷却、试管口火焰灼烧灭菌.
(3)鉴于细菌A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中能发挥很大作用,要对其进行筛选,则应选用表中的C培养液,针对不选用的其他培养液,分别说明原因:
 培养液NaNO3  牛肉膏K2HPO4  MgSO4•7H2OKClNiSO4 
 A-- 1g/L1g/L  0.5 g/L0.01g/L 
 B 3g/L3g/L  1g/L1g/L  0.5 g/L 0.01g/L 
 C 3g/L- 1g/L 1g/L0.5 g/L 0.01g/L 
①A培养液缺少氮源,细菌不能很好生长,②B培养液所含营养物质比较齐全,不能筛选出细菌A.
(4)分离并观察细菌A,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平板操作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配方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前,必须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5)细菌A计数,可吸取菌液1ml稀释1000倍,然后吸取稀释后的菌液0.2ml,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接种所使用的工具是无菌涂布器.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实验重复三次结果如图,则该菌液的浓度是40000个细菌/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北极熊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北极熊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2)BAT细胞内的UCP-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激素和cAMP的共同调节有关.
(3)有氧呼吸所需的ATP合成酶大量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进入线粒体的UCP-1蛋白,导致H+外渗而消除胯膜的H+梯度,线粒体虽能继续产生CO2和H2O,但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却大部分转变成为热能.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UCP-1蛋白改变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抑制了ATP的合成.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北极熊通过上述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引起BAT细胞内的脂肪分解增加,ATP合成减少,从而实现了产热增加,维持了体温的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黑瓶不透光),分别测定某池塘夏季白天各深度每小时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假定不同深度的水温不变),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瓶中的水藻及水深4m时白瓶中的水藻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据图中的数据得知,水藻的呼吸速率为1.5g/m2﹒h;此时水藻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白瓶中测得的O2变化量为净光合作用产生量,则光照适宜时,水深2m处每平方米的水藻1小时制造的O2的总量为3g.
(3)白瓶在水深3m时,O2的变化量为0,表明在此深度时,水藻的光合速率等于(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速率,若将白瓶水藻从3m处移到2m处时,则水藻细胞中C3的含量将减少(或下降).
(4)图乙装置中,用排水收集法测定单位时间内气体的产生量,可表示水藻的净光合速率.
(5)若图乙实验中将试管向右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6)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偶然误差,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要控制无关变量相同,设置对照实验外,还应进行重复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25℃)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cm2叶•小时)
39368
(1)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结合光合作用过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暗反应的限制(或CO2浓度的限制).
(2)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8(mg CO2/l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合成葡萄糖的量为30(mg/100cm2叶•小时).
(3)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
1小麦
叶片
25℃、9千勒克司a
230℃、15千勒克司b
3玉米
叶片
25℃、9千勒克司c
430℃、15千勒克司d
①若实验测得c=d,则说明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不大;实际测得d>b,由此判断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的植株是玉米;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不可行,仅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照下光合速率的差异,缺乏自身对照,不能得出该条件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流感疫苗的种子株一般采用自然重组技术或反向遗传技术制备,浙江大学的“种子株”就是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制备出来的,在临床上除了需要用疫苗预防外,对感染者还需要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治疗.以下是某制药厂根据下面流程图生产预防和治疗H7N9型禽流感病毒相应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7N9型禽流感后的人体内的已免疫的B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促进d过程的诱导剂,在动植物细胞融合时共用的是聚乙二醇(PEG).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3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填特点)的D细胞用于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杂交瘤细胞(杂交细胞).
(3)理论上,注射了抗体的人不能长期对H7N9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免疫,原因之一是该病毒的变异(突变)频率快.
(4)不同种动物的体细胞融合,相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具有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等突出的优点.
(5)请说明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应用:①作为诊断试剂;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说出其中两个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单克隆抗体在医疗、诊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科勒设计了一个用被免疫的B淋巴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实验,如下图表示其实验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骨髓瘤细胞,b是杂种细胞(杂交细胞、杂交瘤细胞);①过程是细胞融合,②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③过程包括了体外培养和小鼠腹腔内培养.
(2)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择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每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3)如何判断经过②后的细胞就是杂交细胞?经过②过程后只有杂交细胞才能存活.
(4)③过程如在体外培养,则需要的环境条件是(要求答5项)无菌、无毒、营养充足、温度适宜、pH适宜、充足氧气、5%的CO2
(5)诱导动、植物细胞融合常用的一种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还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杂交育种的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人因大面积烧伤需要皮肤移植,下列哪种来源的皮肤最容易成功(  )
A.将父母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的皮肤
B.将兄弟或姐妹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的皮肤
C.将子女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的皮肤
D.自己的皮肤细胞经细胞培养技术培育成的皮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可能把两个植物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在杂种植株上
B.克服了自然界物种形成时一般需要的地理隔离而直接获得杂种植株
C.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经过融合的体细胞必须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自交可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基因检测的好处在于(  )
A.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B.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C.利于基因治疗D.可以预知未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