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7762  117770  117776  117780  117786  117788  117792  117798  117800  117806  117812  117816  117818  117822  117828  117830  117836  117840  117842  117846  117848  117852  117854  117856  117857  117858  117860  117861  117862  117864  117866  117870  117872  117876  117878  117882  117888  117890  117896  117900  117902  117906  117912  117918  117920  117926  117930  117932  117938  117942  117948  117956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分别量取一定浓度的大豆蛋白水溶液和碱性蛋白酶溶液,再将pH和温度调至最适(酶的最适pH=10.5),然后将两者混匀后保温一段时间,定时取样测得大豆蛋白水解度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碱性蛋白酶的活性
B.10h时,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碱性蛋白酶的活性
C.20h后,反应液中不含有蛋白质
D.一定范围内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水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膜的脂质都是磷脂
B.细胞中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C.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D.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水流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xl07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示意图A和B中,B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震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震荡培养能提高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大肠杆菌有许多菌株,野生型菌株在普通培养基中就能成活,菌株A:met- bio-thr+ leu+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生物素,菌株B:met+bio+ thr-leu- 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科学家Lederberg和Tatum曾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菌株 A 和 B混合培养几小时后,把大肠杆菌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发现长出了若干野生型菌落,对此实验现象可作出如下假设:
①不同大肠杆菌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
②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2)为了探究上述假设①,有人设计了一种U型管(如图2),中间用过滤器隔开,大肠杆菌不能通过,但培养液和营养物质可通过,实验如下.请补充相关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①在U型管中加入液体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液);
②U型管两端各加入菌株A、菌株B,培养几小时;
③将U 型管两端的大肠杆菌各自取出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观察有无菌落.
实验结果:没有菌落产生.
实验结论:菌株A与菌株B之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
(3)现有1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转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至103倍.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31、34、3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3.4×108个.该数据理论上比细菌实际数目少.
(4)该实验中需要灭菌的是培养基、培养皿、试管、吸管、U形管、过滤器等.(至少写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阴影部分引起该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Ⅰ,则该种群环境容纳量是K3
D.若种群数量变化为曲线Ⅱ,对该种群最有效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表是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某杀虫剂的敏感型与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78202
乙地区64324
丙地区84151
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B.乙地区家蝇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C.丙地区家蝇产生了抗性基因的定向变异
D.三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的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
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它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C.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一弃耕农田经历了“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不断增加
B.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会逐渐提高
C.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基本相同
D.演替过程中,常绿阔叶林中的针叶树种被常绿阔叶树种完全取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B.内环境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保持相对稳定
C.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免疫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种蛾翅膀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T和t决定,基因型为TT和Tt的个体翅膀颜色为褐色,基因型为tt的个体翅膀颜色为黄色.生物学家对此蛾种群进行了十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TT个体的数量逐年增加
B.第8年时,t的基因频率为0.5
C.自然选择直接选择基因t导致其频率上升
D.黄色翅膀的蛾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