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8018  118026  118032  118036  118042  118044  118048  118054  118056  118062  118068  118072  118074  118078  118084  118086  118092  118096  118098  118102  118104  118108  118110  118112  118113  118114  118116  118117  118118  118120  118122  118126  118128  118132  118134  118138  118144  118146  118152  118156  118158  118162  118168  118174  118176  118182  118186  118188  118194  118198  118204  11821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生长素和乙烯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请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IAA)和乙烯作为信号分子,都要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IAA在植物根尖的运输方向是从分生区区到伸长区区从而使根伸长.
(2)1964年,科学家进行离体实验发现,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14C-蛋氨酸,发现有14C-乙烯产生,由此推测蛋氨酸是合成乙烯的原料.在以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1979年,美籍华人杨祥发发现,在无氧条件下,当供给植物14C-蛋氨酸时,检测不到乙烯产生,只有14C标记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累积,据此结果推测在有氧的条件下,蛋氨酸先合成ACC,再转变为乙烯.为了证实上述假设,科学家在有氧条件下,将14C-ACC供给植物组织时,发现组织很快出现14C-乙烯,证明上述假设正确.
(3)为研究生长素(IAA)和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
①实验一: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不同浓度的ACC、IAA的培养液中培养,测量并记录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如表.
组别添加物质种类及处理浓度(?M)根伸长区细胞长度(?m)
1对照175.1
20.20ACC108.1
30.05IAA91.1
40.20ACC+0.05IAA44.2
实验结果说明,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乙烯和IAA对幼苗根伸长区共同作用时抑制作用增强(或“抑制作用更显著”).
②实验二: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乙烯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乙烯的含量和生长素的含量呈正相关的(随着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乙烯的含量增加).
③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而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甲表示某种植物细胞,图乙表示酵母菌细胞,①~⑨表示细胞有关结构,图丙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转换关系简图,A~G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结构⑤为胞间连丝,除与细胞间物质运输有关外,还具有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功能.将细胞甲、乙置于适宜浓度的纤维素酶、果胶酶溶液中保温15min后,再移至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甲、乙出现的变化分别为吸水胀破、基本不变.
(2)不同的光照强度主要影响甲细胞内叶绿体形成AC(D)(填丙图中字母A~G)的能力,进而影响对叶绿体基质中E(G)(填丙图中字母A~G)的利用.
(3)在500mL的烧瓶中,加入适量活化的酵母菌细胞和5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摇匀后,将瓶口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烧瓶内产生的CO2来自图乙中的⑤⑧(填标号).
(4)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某同学利用规格为1mm×1mm血球计数板,测定某酵母菌培养液的种群密度.其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分为16个小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将该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在计数室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80个,则1mL该培养液中有酵母菌约4×108个.
(5)自然条件下酵母菌和该种植物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为BC
A.光合作用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基因表达        D.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以下关于生物学现象中“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45H101O16N17S3的多肽(可考虑环状)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B.在草→羊→狼食物链中,狼同化的能量至少占到草的1%
C.n个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中,A的数量等于C,则该DNA分子最多有4n
D.控制一百肽合成的基因中(考虑终止密码),至少含有303个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青蒿素抗病机理百度如下“抗疟疾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在治疗疟疾的过程通过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使其泡膜、核膜以及质膜均遭到破坏,线粒体肿胀,内外膜脱落,从而对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破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蒿细胞存在控制青蒿素合成的核酸
B.疟原虫是真核需氧生物
C.青蒿素只破坏疟原虫细胞的膜结构而没有破坏人体细胞的,说明疟原虫的膜结构的基本支架不是磷脂双分子层
D.中药治病的机理正是因为中药材中含有某些特殊的元素或化合物,保护其他生物具有和保护人类自身一样的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示为下丘脑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激素,A、B表示相关结构.请回答问题:

(1)当人体缺水时,下丘脑受到刺激会分泌①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是促进A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进而引起尿量减少.另一方面,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通过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B使其分泌③促甲状腺激素(TSH),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④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3)当血液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B(填图中标号)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激④的分泌减少,避免其在体内的含量过高,这说明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200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D.如果该种群为某种作物害虫,则在第5年防治最有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调查结果图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北点地梅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每样方个体数/株)(  )
      年份比较项目  19711972197319741975
种子萌发数1000970700500440
幼苗数430400290290250
成熟株数350240210220190
A.北点地梅在这5年间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C.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插条时要除去根系和幼芽,目的是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B.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到抑制
C.将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目的是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实验Ⅱ、Ⅲ、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多,B叶生长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外Na+内流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
B.在神经纤维上,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C.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D.刺激运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运动神经纤维上不会发生膜电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衰老及脱落
B.同种植物激素的不同浓度可能会对植物的器官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