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8319  118327  118333  118337  118343  118345  118349  118355  118357  118363  118369  118373  118375  118379  118385  118387  118393  118397  118399  118403  118405  118409  118411  118413  118414  118415  118417  118418  118419  118421  118423  118427  118429  118433  118435  118439  118445  118447  118453  118457  118459  118463  118469  118475  118477  118483  118487  118489  118495  118499  118505  11851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疟原虫.为获得青蒿素高产植株,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已知黄花蒿茎的形状有圆柱形和菱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茎的颜色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C、c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表明,相同种植条件下,黄花蒿单株干重圆柱形高于菱形;青蒿素的含量(mg/kg干重)紫色植株高于红色植株、红色植株高于青色植株.请回答:
(1)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表面蛋白结合干扰其蛋白的功能,使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2)若将一青杆植株和一红杆植株杂交,F1全为青杆,F1自交,F2中青杆124株,红杆31株,紫杆10株,则理论上亲本青杆和红杆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BBcc,bbCC,F2青杆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6}$.若上述F2各种颜色的茎中均有圆柱形茎和菱形茎植株,则单株青蒿素产量最高的植株的表现型是圆柱形紫杆.为了确定F2中该表现型的植株是否能稳定遗传,最简单的设计思路是让F2圆柱形紫杆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菱形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二倍体植物水稻(2N=24)的花是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后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为确认一株水稻是抗病还是感病,可采取的方法是人工接种(人为感染)相应的病原体(.(2)在植物杂交中,对母本的花去雄焐重要的一步,如果该操作不彻底,就会造成自交,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已知水稻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用高茎、抗病和矮茎、感病两个纯合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高茎、抗病.请以F1作为唯一的实验材料,在不使用其它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设计实验,以确定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实验思路或方法:让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表现型及其比例.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后代中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后代出现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提取胡萝卜素
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
D.酵母菌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好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探究一定浓度(如0.1mg/L)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之一)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研究.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干燥的萝卜种子若干,小烧杯2个,培养皿2个,滤纸若干,0.1mg/L的萘乙酸溶液,蒸馏水,量筒.
(1)实验假设:一定浓度(或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2)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2个小烧杯,编号.在1号烧杯和2号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0.1mg/L的萘乙酸溶液和蒸馏水.
第二步:在两个小烧杯中各放入若干粒干燥的萝卜种子,浸泡24h.
第三步:取2个培养皿,编号为1和2,分别垫上等量的湿润的滤纸;将从A、B烧杯中各取出等量(例如各20粒)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培养皿中,均匀摆放.
然后,盖上培养皿盖,放在22℃恒温箱中培养.
第四步:一周后,进行观察,统计种子萌发的数量..
(3)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1号培养皿萌发种子数多于2号培养皿,说明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②1号培养皿萌发种子数少于2号培养皿,说明0.1mg/L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③1号培养皿萌发种子数等于2号培养皿,说明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普通有毛黄瓜茎叶表面生有短刚毛,果实表面有的有瘤,有的无瘤,但均有刺;无毛突变体黄瓜的茎叶表面光滑,果实表面无瘤无刺.研究者对无毛突变体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黄瓜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1.

(1)已知黄瓜有毛与无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实验结果分析,控制有毛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据此判断1F 与无毛亲本杂交,后代中有毛、无毛的性状比为1:1.
(2)研究发现,茎叶有毛黄瓜的果实表面均有刺,茎叶无毛黄瓜的果实均无刺,推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推测①:这两对性状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在黄瓜植株不同部位表现出的性状不同.
推测②:这两对性状分别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
(3)研究者通过基因定位发现,控制普通黄瓜茎叶有毛和控制果实有刺的基因位于2 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且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刚毛和果刺的内部构造一致,从而证实了推测①(①/②),这说明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控制茎叶有无刚毛(相关基因用G、g 表示)的基因与控制果实是否有瘤(相关基因用T、t 表示)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GGtt和ggTT.推测非等位基因存在着相互作用即g基因会抑制T基因发挥作用.
(5)为证实(4)推测,研究者分别从P、F1、F2的果实表皮细胞中提取核酸进行检测,过程及结果如图2(条带代表有相应的扩增产物).比较2和3或者2和4或者6和3或者6和4(两组)的结果即可为(4)的推测提供分子学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研究者在研究果蝇眼色的过程中,偶然获得了亮红眼色的个体.为了探明亮红眼果蝇的遗传特性,进行了下面的系列实验.
(1)首先,研究者利用野生型果蝇(红褐眼色)与亮红眼色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后代正交(野生型♂×亮红眼♀)反交(亮红眼♂×野生型♀)
野生表型亮红眼表型野生表型亮红眼表型
F1256♂:281♀0290♂:349♀0
F2155♂:144♀37♂:44♀134♂:150♀34♂:35♀
在野生型果蝇群体中偶然出现亮红眼色个体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从表1的杂交
结果中可以看出,果蝇的红褐眼/亮红眼眼色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控制亮红眼的基
因位于常(选项“常”或“X”)染色体上,为隐(选项“显”或“隐”)性基因.
(2)已知控制正常翅/残翅的基因(B,b)位于果蝇的2号染色体,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D,d)位于果蝇的3号染色体,其中的残翅和黑檀体为突变性状.
①将亮红眼果蝇与残翅果蝇进行杂交,F1代均为红褐眼正常翅果蝇,将Fl果蝇与亮红眼残翅(性状’果蝇杂交,则后代中出现4种不同的性状,且比例为1:1:1:1.
②而将亮红眼果蝇与黑檀体果蝇进行杂交,Fl代均为红褐眼灰体果蝇,Fl代的测交后代中也出现了4种不同的性状,但比例为9:9:1:1,其中比例较少的两种性状分别为红褐眼灰体、亮红眼黑檀体,出现这两种性状的原因是F1的红褐眼灰体果蝇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③综上可以判断出,控制红褐眼/亮红眼的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请在图中标出野生型果蝇控制红褐眼/亮红眼、正常翅/残翅、灰体/黑檀体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应位置.控制红褐眼/亮红眼的基因如果为一对,用A/a表示;如果为两对,用A/a和E/e表示.
(3)决定果蝇眼色的色素主要有果蝇蝶吟和眼黄素两类,果蝇的眼色是两类色素叠加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果蝇亮红眼色的出现是scarlet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负责将眼黄素前体向色素细胞转运.从该蛋白发挥作用的位置来看,它可能是一种膜(载体)蛋白.与野生型果蝇相比,亮红眼色果蝇眼睛中的这两种色素含量应为果蝇蝶呤含量基本一致、眼黄素含量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紫色玉米籽粒中两种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

①决定红色籽粒的基因型有4种.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籽粒中紫色籽粒占$\frac{3}{16}$.
③玉米的白化苗是其控制叶绿索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此事实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而控制生物性状.
(2)玉米宽叶基因T和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l的宽叶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该宽叶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为了确定宽叶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i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宽叶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分析该宽叶植株乙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⑧若③中得到的宽叶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宽叶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个体中染色体异常植株占$\frac{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双子叶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现有三组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1:紫花×白花; 杂交实验2:紫花×白花; 杂交实验3:红花×白花
三组实验 F1的表现型均为紫色,F2的表现型见柱状图所示.若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涉及基因用A、a和B、b表示.

回答以下问题:
(1)该植物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1对应的 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4种;若实验2所得的F2再自交一次,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5:3.
(3)若实验3红花亲本的基因型aaBB,所得的 F1与某白花品种杂交,请分析下列问题:
①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白花=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
②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3:1:4,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 Aabb.
(4)该植物茎有紫色和绿色两种,由等位基因 N-n 控制.某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茎植株Ⅰ后,再与绿茎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茎732 株、绿茎1株(绿茎植株Ⅱ),绿茎植株Ⅱ与正常纯合的紫茎植株Ⅲ杂交得F1,F1再严格自交得 F2
①若F2中绿茎植株占比例为$\frac{1}{4}$,则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含有基因N的染色体片段丢失,则F2中绿茎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病与不抗病、抗霜与不抗霜分别位于常染色体上和性染色体上,依次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用纯合抗病不抗霜雌株与纯合不抗病抗霜雄株杂交,F1中雌株全为抗病抗霜,雄株全为抗病不抗霜.
回答下列问题:
(1)菠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中控制抗霜的基因为显性(填“显性”或“隐性”)基因.
(2)亲本纯合抗病不抗霜的基因型AAXbXb
(3)用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有12种基因型.若要确定F2个体中抗病抗霜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并从中选择出纯合子,则可选择F2中抗病抗霜雄性个体与多株不抗病雌性个体进行杂交.
①若F3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不抗病=1:0(全为抗病),则该F2个体基因型为AAXBY;
②若F3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不抗病=1:1,则该F2个体基因型为AaXBY.
(4)科学家研究发现,菠菜的性别不完全是雌雄异株.菠菜分别施用一定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使其趋雄或趋雌发育.这说明菠菜的性别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控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据如图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一个多肽化合物的结构图.它是由氨基酸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脱水缩合.该分子是由4种氨基酸形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R基不同.
(2)如图2为脱氧核苷酸链,图中④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连接相邻两个核苷酸分子的化学键名称是磷酸二酯键.
(3)图3图中有8种核苷酸.
(4)图4中B具有多样性,若从b分析其原因是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②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B,则B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frac{e-rm}{r-18}$.
(5)图5是B物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补充完整.-CO-N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