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8459  118467  118473  118477  118483  118485  118489  118495  118497  118503  118509  118513  118515  118519  118525  118527  118533  118537  118539  118543  118545  118549  118551  118553  118554  118555  118557  118558  118559  118561  118563  118567  118569  118573  118575  118579  118585  118587  118593  118597  118599  118603  118609  118615  118617  118623  118627  118629  118635  118639  118645  11865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其中甲病基因在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据图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包括染色体和显、隐性),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
(2)如果Ⅱ9不带有乙病基因,则Ⅲ11的乙病基因来自Ⅰ的2号个体.
(3)如果Ⅲ14甲、乙病基因均带有,则Ⅲ12是纯合子的概率是$\frac{1}{6}$,Ⅲ13与Ⅲ14生一个孩子胚胎期致死的风险是$\frac{1}{8}$,总体致病的可能性是$\frac{13}{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小鼠;杂交方法:正反交.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 C 被T 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 或 UGA 或 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CTCTGA(TGA),这种突变不能(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受体.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frac{5}{16}$,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由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复杂的生化途径转化而来.其中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基因d、h则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纯合亲本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现用F2中各表现型的叶片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如表:
叶片表现型提取液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产氰含氰产氰产氰
叶片Ⅱ不产氰不含氰不产氰产氰
叶片Ⅲ不产氰不含氰产氰不产氰
叶片Ⅳ不产氰不含氰不产氰不产氰
下列根据上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白花三叶草叶片内产氰的生化途径是:前体物质$\stackrel{产氰糖苷酶}{→}$含氰糖苷$\stackrel{氰酸酶}{→}$氰化物
B.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氰酸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ddHH
C.在叶片Ⅳ的提取液中同时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也能产生氰
D.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
(2)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若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若(2)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宽叶:窄叶=2:3,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frac{3}{5}$.
(4)为了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若若Fl中宽叶:窄叶=1:1(或出现窄叶),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若若Fl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5)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2所示.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100%; 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不变(上升/下降/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为某家族中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遗传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2)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Ⅲ-7的基因型为AaXbY.
(3)Ⅱ-2和Ⅱ-3婚配,生育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frac{3}{16}$.
(4)若调查甲病发病率,需要注意调查群体要足够大、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若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frac{1}{100}$,且Ⅲ-1为该人群中一员,则Ⅲ-1和Ⅲ-2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frac{1}{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已知豌豆豆荚的颜色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豆荚的形状饱满(B)对不饱满(b)为显性.图1表示甲、乙、丙、丁四种豌豆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情况.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四种豌豆中,属于纯合子的是丙,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是甲.
(2)若豌豆甲自交,F1中纯合子占$\frac{1}{4}$.
(3)若豌豆乙与丙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是1:1.
(4)若图1中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如图2所示,则这两种豌豆是甲和丁(填甲、乙、丙、丁),在它们的后代中,与双亲表现型不同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rac{1}{8}$.
(5)请写出图1甲与丙杂交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调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会患遗传病         
B.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C.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高度近视、哮喘病等
D.通常要进行分组协作和结果汇总统计
(2)如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庭系谱图,其中Ⅲ-3的父亲不含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①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是显性遗传;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
②Ⅲ-2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若Ⅲ-2与正常的男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frac{1}{8}$.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的细胞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患这种遗传病,可采取的措施是先进行性别检测,女性表现全部正常;若为男性,再进行基因检测.
③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frac{1}{8}$,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④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糖原贮积症为遗传因素(基因)所引起的糖原代谢障碍,导致糖原大量沉积,主要累及肝、心、肾及肌组织,有低血糖、酮尿及发育迟缓等表现.经检测发现Ⅰ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体内葡萄糖-6-磷酸大量积累,糖原的分解过程如下:
糖原$\stackrel{酶1}{→}$葡萄糖-1-磷酸$\stackrel{酶2}{→}$葡萄糖-6-磷酸$\stackrel{酶3}{→}$葡萄糖
(1)Ⅰ型糖原贮积症是由缺乏酶3造成的,题中体现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经检测发现Ⅰ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血液中酮体(脂肪氧化分解的产物)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试解释其原因:患病个体无法将糖原转化成葡萄糖,要利用脂肪供能,脂肪通过氧化分解产生酮体.
(3)如图为某家族有关Ⅰ型糖原贮积症患病情况的遗传系谱图,其中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根据遗传系谱图回答以下问题(相关基因用A、a表示):

①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6号的基因型为Aa.
②若8号不患色盲,9号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则8号和9号婚配后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为$\frac{5}{24}$.
③若人群中Ⅰ型糖原贮积症的发病率为$\frac{1}{10000}$,则10号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后代患Ⅰ型糖原贮积症的概率为$\frac{1}{303}$,若要确认后代是否患病可以对后代进行基因诊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家蚕在我国的养殖历史悠久,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做出过重大贡献,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其个体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若家蚕位于Z染色体上的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为隐性致死基因,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会造成雄、雌性别比例上升(填“上升”或“下降”).
(2)在家蚕遗传中,黑色(H)与淡赤色(h)是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D)与白茧(d)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现有一对蚕蛾杂交后产下的受精卵发育得到黑色黄茧:黑色白茧:淡赤色黄茧:淡赤色白茧=9:3:3:1,说明控制家蚕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让杂交子代中的黑色白茧类型发育的蚕蛾自由交配,其后代中黑色茧与淡赤色茧的比例是8:1
(3)若蚕蛾的黑斑翅和白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常染色体基因(B和b、E和e)共同控制,含有B和E基因的黑色素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作用机理如图).现有一批白翅蚕蛾,甲组:bbEE.乙组:BBEE,丙组:bbee,若想利用这批白翅蚕蛾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纯种黑斑翅蚕蛾,应选择哪两组做为亲本进行杂交?乙和丙.让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1,F2中黑斑翅蚕蛾与白翅蚕蛾的比例为3: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 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2)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frac{2}{3}$.
(3)果蝇的眼色由两队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F1代雌果蝇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frac{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