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8642  118650  118656  118660  118666  118668  118672  118678  118680  118686  118692  118696  118698  118702  118708  118710  118716  118720  118722  118726  118728  118732  118734  118736  118737  118738  118740  118741  118742  118744  118746  118750  118752  118756  118758  118762  118768  118770  118776  118780  118782  118786  118792  118798  118800  118806  118810  118812  118818  118822  118828  118836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国花牡丹有多种花色,假设其花色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与其花色有关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

现用白甲、白乙、淡粉色和粉红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l:淡粉色×粉红色,F1表现为淡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3淡粉色:1粉红色.
实验2:白甲×淡粉色,F1表现为白色,F1自交,F2表现为12白色:3淡粉色:1粉红色.
实验3:白乙×粉红色,F1表现为白色,F1×粉红色(亲本)(回交),F2表现为2白色:1淡粉色:l粉红色.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2)牡丹花色的遗传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实验中所用的淡粉色纯合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4)若将实验3得到的F2白色植株自交,F3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色:淡粉色:粉红色=24:3:5.
(5)现有纯种的白色牡丹和纯种的粉红色牡丹,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淡粉色植株,可采用单倍体育种,大致过程:根据题中所提供的实验材料,首先需要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然后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溶液(一定浓度)处理得到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的植株,从中选出开淡粉色花的植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于感染HTLVⅠ病毒引起的,HTLVⅠ病毒的HBZ基因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形成有利于病毒生存的环境,并促使T细胞恶性增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抑制HBZ基因表达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
B.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HTLVⅠ病毒
C.HBZ基因不会影响到体液免疫过程
D.HTLVⅠ病毒可引起T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Ⅰ、Ⅱ、Ⅲ、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核孔、mRNA、核糖体、肽链
B.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DNA聚合酶
C.如果SSU是由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则rbcs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至少为3n
D.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能催化CO2+C5→2C3反应的过程,由此推测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疟原虫引发疟疾,青蒿素能杀伤疟原虫.青蒿素化学合成难度很大,商品都是从菊科蒿属植物中提取,该属植物约有20种,黄花蒿提取率最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疟原虫进入人体后,能被非特异性免疫杀死,也能被体液免疫杀死
B.感染疟疾被治好后,因为有记忆细胞在体内存在,可以对疟原虫产生免疫力
C.黄花蒿和疟原虫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黄花蒿植物有胞间连丝,可以通过信息分子,其他分子不能通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D.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单位空间内迁移的种群数量不宜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
B.胃蛋白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需要载体蛋白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膜的融合
D.使遗传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活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选择性
C.细胞核控制遗传和代谢,每个细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
D.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A)对易感病(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frac{3}{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时,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抗病高茎:抗病矮茎:易感病高茎:易感病矮茎=15:5:3:1.与F1代相比,F2代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变(变大/不变/变小).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是(是/否).
(3)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Bb的高茎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基因型为 BBbb的四倍体植株,假设该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高茎对矮茎为完全显性,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35:1.让该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杂交得到的植株是否是一个新物种?否为什么?因为杂交后代为三倍体,无繁殖能力
(4)用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得F1共1812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①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高茎基因(B)突变为矮茎基因(b);
②X射线照射导致少数花粉中染色体片段缺失,使高茎基因(B)丢失.为确定该矮茎个体产生的原因,科研小组做了下列杂交实验.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注: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代矮茎植株与亲本中的纯种高茎植株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种植上述种子,得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
第三步:种植F2结的种子得F3代植株,观察并统计F3代植株茎的高度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F3代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说明F1中矮茎个体的出现是花粉中高茎基因(B)突变为矮茎基因(b)的结果;
②若F3代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6:1,说明F1中矮茎个体的出现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菰是水稻的一种,其茎基部膨大可作蔬菜食用,称茭白.科学家对菰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将菰的倒数第三片功能叶片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红外CO2分析仪分析CO2的变化,所得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1回答问题(1)(2)(3):

(1)研究发现一突变体层析时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向下的第二条缺失,则该突变体相对于正常品系吸收蓝紫光的能力减弱.在温度为3℃、50℃时,菰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同.
(2)若光照和黑暗各占一半,且光照时的光照强度一直和图1中的光照强度一样,则菰的功能叶在10℃时生长状况为B.
A、干重将减轻    C、干重不变    B、干重将增加    D、无法判断
(3)用CO2消耗来表示,35℃时菰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约为24.5μmol•m-2•s-1.科学家进一步制作出了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图如图2、图3所示,根据图1、图2、图3,回答问题(4)(5):
(4)图2的曲线是在温度为30℃时作出来的.A点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5)种植菰的最适条件是温度30℃,光照强度1040(μmol•m-2•s -1  )
(6)研究发现,在一天中,菰叶片中细胞间隙CO2的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值呈现出负相关性,请简要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净光合速率越大,二氧化碳的消耗就越快,留在叶片间隙中(外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回答下列问题:
(1)某鹦鹉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2中的b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GUU.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雄性鹦鹉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子,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2)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图2.
编号亲代子代
实验组一甲×乙黄色$\frac{3}{8}$,白色$\frac{1}{8}$绿色$\frac{3}{8}$,蓝色$\frac{1}{8}$
实验组二甲×丙绿色$\frac{1}{4}$,蓝色$\frac{1}{4}$绿色$\frac{1}{4}$,蓝色$\frac{1}{4}$
某培育中心一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鹦鹉甲产生的配子种类有4种.鹦鹉乙基因型为BbZaZa
③试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和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frac{5}{8}$.
④实验室欲通过两纯合的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的基因型组合有3种.
⑤在自然环境中,雌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其原因是Za基因频率在自然界中一定的情况下,雌性只需要一个Za基因,雄性鹦鹉需要同时出现两个Za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