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多巴胺可使突触后膜钾离子通透性增加 | |
B. | 突触前膜以主动运输方式释放多巴胺 | |
C. |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 |
D. | 抑制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载体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个体和雄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相等 | |
B. | 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 |
C. | 丙图中如果黑方格表示有病个体,那么所示W个体可能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 |
D. | 丁图所示的10个种群可构成了一个群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不消耗ATP | |
B. | 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 |
C. |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具有相互拮抗的特点 | |
D. | 植物各部位都能产生促进果实发育的乙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 |
B. | 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 |
C. | 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 |
D. |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内容 | 分析 |
A |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 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
B |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选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为材料 |
C | 调查菊叶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 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
D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激素可随血液运至全身,但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 |
B. |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
C.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 | |
D. | 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T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
B. | 麻风杆菌的酶需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 |
C. | 细胞内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合成过程中有水的生成 | |
D. | ATP和RNA中都含有核糖和腺嘌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叶绿素a | 叶绿素b | 叶绿素总量 | a/b | |
正常含水量 | 1.80 | 0.47 | 2.27 | 3.83 |
轻度干旱T1 | 1.85 | 0.48 | 2.33 | 3.84 |
中度干旱T2 | 1.65 | 0.41 | 2.06 | 4.00 |
重度干旱T3 | 1.51 | 0.37 | 1.87 | 4.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 |
B. | 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 |
C. |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
D.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样地编号 | 植物种类数 |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
1 | 22 | 25 | 0.88 | 0.97 | 72 | 65 |
2 | 16 | 21 | 0.71 | 0.86 | 92 | 75 |
3 | 20 | 26 | 0.85 | 0.98 | 75 | 6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