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8955  118963  118969  118973  118979  118981  118985  118991  118993  118999  119005  119009  119011  119015  119021  119023  119029  119033  119035  119039  119041  119045  119047  119049  119050  119051  119053  119054  119055  119057  119059  119063  119065  119069  119071  119075  119081  119083  119089  119093  119095  119099  119105  119111  119113  119119  119123  119125  119131  119135  119141  11914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抗虫稻是一种被导入了bt毒蛋白的转基因稻,下图是获取目的基因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基因组文库大于(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B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A、C过程中可以(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限制酶切割DNA后可能产生黏性末端,也可能产生平末端,后者需用T4(E•coil/T4) DNA连接酶通过催化磷酸二酯键使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起来,为了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翻译,可能需要用带标记的目的基因做探针来检测是否转录出mRNA.
(3)抗虫水稻的培育还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得到完整植株,培育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可以选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全能性高(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
(4)上述基因工程中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5)稻蟹种养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芦笋(2n=20)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其嫩茎挺直,可供食用,当年养分的制造和积累的多少,会影响第二年嫩茎的产量,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芦笋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株芦笋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表:
不抗病阔叶不抗病窄叶抗病阔叶抗病窄叶
雌株$\frac{3}{4}$0$\frac{1}{4}$0
雄株$\frac{3}{8}$$\frac{3}{8}$$\frac{1}{8}$$\frac{1}{8}$
(1)如果分析芦笋的核基因组,需要至少研究11条染色体;若一株芦笋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Y,可能是亲代中雄性植株的减数分裂发生异常所致.
(2)亲代基因型为♀AaXBXb×♂AaXBY.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3)科学家发现芦笋有高茎性状,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将多对野生型(矮茎)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①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雄株,突变型全为雌株即雌雄株的表现型不相同,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雌、雄株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即雌雄株的表现型相同,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那么,这对基因控制的这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的基因型有3或5或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d、e(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a(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逐渐升高,该变动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用于鼠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的能量.若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D与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数时,D基因不能表达;A、B、D基因之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B控制黄色素的合成,A对B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某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它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正常情况下,橙红色性状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
(2)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和纯合的黄花植株杂交获得F1,F1自交,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3:10.
(3)图乙所示的基因型为aaBbDdd的植株花色表现为黄色,图乙三种突变体类型中,与其它两种变异类型不同是②(填序号).
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实验结果及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子代中白色:黄色:橙红色为4:3:1,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白色:黄色:橙红色为2:1:1,则其为突变体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宜;该小组还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田鼠在生态系统中属消费者成分.
②图甲中虚线表示在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A、B、C点年龄组成.
(3)随着田鼠活动的日益猖獗,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某些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家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ABC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仅A过程需要解旋
B.基因形成rRNA的过程也被称为基因表达
C.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核DNA、mRNA和蛋白质均不同
D.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其上的移动方向是b到a,所用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多条肽链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1、Z2分别表示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B.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扩散进入牛棚.
(2)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发酵产热和太阳光能.
(3)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发酵,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4)为了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采用激素处理可使良种母牛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最常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获能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依次为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作答.
ABCD
植被56.250.943.50
凋落物10.614.520.60
土壤153.3132.2102.586.1
总计220.1197.6166.686.1
(1)薇甘菊与红树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竞争,薇甘菊入侵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薇甘菊可以增加土壤中分解者的数量,促进其分解作用.
(2)由上表可知,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加而增加;植被、土壤和生态系统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加而减少.
(3)据碳转移模式图分析,途径①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途径④中碳是以含碳有机物(有机物)形式传递,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21吨/公顷.
(4)红树通过茎叶挥发,凋落物的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促进或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5)红树林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污水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观赏、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方面的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