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9144  119152  119158  119162  119168  119170  119174  119180  119182  119188  119194  119198  119200  119204  119210  119212  119218  119222  119224  119228  119230  119234  119236  119238  119239  119240  119242  119243  119244  119246  119248  119252  119254  119258  119260  119264  119270  119272  119278  119282  119284  119288  119294  119300  119302  119308  119312  119314  119320  119324  119330  119338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为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番茄植株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所选的Ti质粒中往往需含有C(A.抗虫  B.胰岛素  C.抗生素抗性  D.抗冻)基因,有利于重组质粒的筛选.A过程中常用的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获取序列未知的抗虫基因方法是从基因文库中提取.
(3)B过程中常用氯化钙处理,其目的是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
(4)E过程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含有营养物质、激素等成分的培养基中,番茄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该类单细胞具有细胞质丰富、B(A.液泡大、细胞核大    B.液泡小、细胞核大   C.液泡小、细胞核大   D.液泡小、细胞核小)等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Y和y,R和r)控制,Y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Y出现红色素,YY和Yy的效应相同),基因R能降低红色素的含量,RR和Rr所起的作用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Y_rrY_RrY_RR,yy_
表现型红色粉色白色
(1)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Y与R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2)题中所指RR与Rr所起的作用不同的遗传现象,属于显性相对性中的不完全显性 类型.
(3)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 处理.然后在进行人工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4)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其自交后代(F1)中粉花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3}{8}$.若对F1中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则所得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1表示油桃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2表示大棚内种植的油桃,每天10:00~16:00开窗通风测定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据图回答:

(1)图1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物质①作用提供能量和还原剂,物质④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其他细胞利用.
(2)适当遮光,油桃叶肉细胞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叶片对红光和蓝紫光光的吸收能力将显著增强.
(3)若实验中用14C标记的CO2作原料,则14C在碳反应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3-磷酸甘油酸→④.(用“→”、图1中的文字和序号回答).
(4)据图2判断,8:00~10:00 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较低,限制光合速率;13:00~14:00净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关闭的气孔逐渐开放,CO2的吸收逐渐增多,光合作用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请回答问题: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1)若该鱼以植食性鱼类为食,该鱼应属二级级消费者.湖泊中的不同鱼类常常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水层中,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按上表调查可得出该种群的特征是年龄结构;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据此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3)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如果被标志过的鱼放回后更易被捕捞,则用该方法得到的调查值较真实值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甲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测定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处的兴奋通过神经传递给C中的肌细胞.
(2)若剪断B处的传出神经,再用较强的电流刺激A处,在C处不能(填“能”或“不能”)产生相应的反应.
(3)若在图乙中的D处给予一次较强的刺激,电表会发生2次偏转;D处发生反极化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呈现外负内正的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验证胰高血糖素具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思路(说明:答题时不考虑胰岛素含量的具体测定方法.环境条件都适合实验的开展.)
一、实验处理
A组:胰岛β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液+100mg/dL葡萄糖
B组:胰岛β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液+130mg/dL葡萄糖
C组:胰岛β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液+130mg/dL葡萄糖+胰高血糖素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二、适宜条件下培养
三、定期取样,检测结果
四、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请回答:
(1)补充实验处理,B组:130mg/dL葡萄糖;C组:胰高血糖素.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坐标系,并绘制各组实验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

(3)分析与讨论   
①设置B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实验选用的胰岛β细胞具有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②实验室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的目的是为定期取样检测提供样本和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③胰高血糖素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原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胰岛素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为成熟的胰岛素后分泌到细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甲乙两图为人体神经调节过程相关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含有2 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图示包含7 个乙图中的结构.
(2)刺激甲图中ABC (字母)点,均可引起肌肉收缩.刺激C点,D点可检测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3)乙图的结构保证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4)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5)已知①释放的某种物质与②上的特异性受体 结合,并使②产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下一神经元(或②)持续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食物网共有11条食物链,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有野兔、山兔、丛兔、鹿及昆虫.
(2)该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2种成分外,还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分解者等七大成分.
(3)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昆虫→蛇→鹰.除了该食物链外,本食物网中其余食物链均未超过三个营养级.多数食物链不超过三个营养级的主要原因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渐递减,不足以供养第四个营养级.
(4)为统计乌秋鸟的数量,可用标志重捕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B和b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型为XBXb(如图所示)的果蝇,构建了含一个h基因(25℃以上,胚胎致死基因)的果蝇品系.为确定h基因的位置,选择野生型果蝇与之交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基因是B基因发生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改变而产生的
B.若要实现实验目的,则杂交后代需在低于25℃条件下孵化培育
C.自然界中,表现型为棒眼的果蝇,雄性多于雌性
D.若F1全为正常眼,则h基因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去极化过程中,细胞内$\frac{N{a}^{+}}{{K}^{+}}$不断变小
B.神经细胞处于反极化状态时,钾通道可能开放,钠通道可能关闭
C.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D.1个乙酰胆碱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就能使突触后膜产生1个动作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